【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 陈铭显. 夏秋季节干旱胁迫对白栎、红椆木光合特性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D]广西大学, 2015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50 条
[1] | 杨彩红. 交替灌溉对间作群体水分利用特征的影响及其机理[D]甘肃农业大学, 2010
.
|
[2] | 田娜. 农杆菌介导的猕猴桃遗传转化及AtNHX1转化植株抗盐性分析;拟南芥At4G12490基因对逆境的抗性功能研究[D]西北大学, 2010
.
|
[3] | 范凤翠. 设施蔬菜控漏灌水机理与技术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10
.
|
[4] | 李彦泽. 拟南芥F-box基因AtPP2-B11的功能分析及苹果RING finger型泛素连接酶E3的家族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
[5] | 赵美荣. 扩展蛋白与植物激素调节的干旱胁迫下小麦细胞生长的关系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
[6] | 谭雪红. 河北省廊涿高速公路抗旱植物筛选及地表覆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1
.
|
[7] | 张璞进. 鄂尔多斯高原藏锦鸡儿(Caragana tibetica)的生态适应性[D]内蒙古大学, 2011
.
|
[8] | 刘亚丽. 脂松苗木水分胁迫和越冬伤害机制[D]东北林业大学, 2011
.
|
[9] | 刘锦川. 加拿大披碱草与老芒麦亲缘关系及抗性生理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1
.
|
[10] | 李倩. 马铃薯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旱调控措施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1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85 条
[1] | 白建芬,裴玉贺,赵秋霞,宋希云. 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几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J]山东农业科学, 2012,(03)
.
|
[2] | 李正风,李文正,夏玉珍,李天飞,杨清辉. 干旱胁迫对不同基因型烤烟品种生物学性状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 2007,(11)
.
|
[3] | 蔡永萍,陈静娴,聂凡. 水稻抽穗期喷施6—BA,ABA对旗叶衰老及同化物运输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1996,(02)
.
|
[4] | 刘世鹏,刘济明,曹娟云,白重炎,师荣. 干旱胁迫下枣树叶片表皮气孔分布及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6,(07)
.
|
[5] | 代红军. 干湿变化与植物补偿效应的生理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7,(32)
.
|
[6] | 户连荣,郎南军,郑科. 植物抗旱性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安徽农业科学, 2008,(07)
.
|
[7] | 杨好伟. 干旱胁迫对不同生育时期冬小麦叶片蛋白质及核酸含量的影晌[J]安徽农业科学, 2008,(16)
.
|
[8] | 马尧,庄云. 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生理特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23)
.
|
[9] | 李锦馨. 地被菊地栽抗旱性试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36)
.
|
[10] | 周朝彬,宋于洋,牛攀新,任晨程,马逸风. 胡杨对干旱胁迫适应机理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9,(03)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 条
[1] | 孙君. 干旱胁迫对小麦穗粒重影响的研究[A]经济策论(上)[C], 2011
.
|
[2] | 杨玉红,康宗利,邹德乙,王春枝. 腐植酸复合肥对草莓增产作用的几种生理效应[A]第二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会议交流文集[C], 2002
.
|
[3] | 冯广龙,张纪峰. 农作物需水量的建模与适应控制[A]1995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C], 1995
.
|
[4] | 胡根海,喻树迅,范述丽,宋美珍,王清连,付远志. 陆地棉叶绿体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的克隆与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A]中国棉花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汇编[C], 2007
.
|
[5] | 王丽兰,谢佳,张鹏,温娜,高志新. 园林植物抗旱机理研究进展[A]全国园艺植物生长繁育技术及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 2012
.
|
[6] | 周天,胡勇军,岳艳,郭继勋. 三十烷基磷酸酯钾(TPK)对玉米幼苗抗旱性的影响[A]“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吉林省第三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 2004
.
|
[7] | 李德,马晓群,孙义,孙有丰. 土壤水分对淮北平原冬小麦形态特征影响的试验研究[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5 干旱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控[C], 201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