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41 条
[1] 曾琪. 槟榔化学成分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7 .
[2] 何京亮. 食用槟榔酶法软化技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9 .
[3] 白俊毅. 一种复方中药保健品的研制[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0 .
[4] 马国财. 叉枝鸦葱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D]塔里木大学, 2011 .
[5] 黄敬德. 喀什小檗花色苷类色素微胶囊工艺及性质研究[D]塔里木大学, 2011 .
[6] 李思斯. 银杏外种皮中黄酮类物质的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江南大学, 2011 .
[7] 陈佳希. 铁棍山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及其活性研究[D]西北大学, 2011 .
[8] 曾现艳. 海州常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初步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9] 王影. 萌发绿豆中总黄酮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抗氧化功效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 2011 .
[10] 杨延利. 萌发对苦荞黄酮合成的影响及萌发物抑菌、抗肿瘤活性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1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8 条
[1] 张保顺. 橙皮苷衍生物的合成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D]西南大学, 2011 .
[2] 孙丽娟. Withanolide类成分的活性筛选及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实验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 2011 .
[3] 张兰桐. 山茱萸提取液制备及其抗心律失常活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 2002 .
[4] 郭力. 虎杖提取物(中药Ⅱ类新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缓释胶囊的研制[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2 .
[5] 翟梅枝. 植物次生物质的抗病活性及构效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 2003 .
[6] 刘国坤. 植物源小分子物质对烟草花叶病毒及四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D]福建农林大学, 2003 .
[7] 陆志科. 竹叶生物活性成分提取分离及其抗菌活性研究[D]中南林学院, 2004 .
[8] 黄松. 独脚金药材质量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6 .
[9] 彭亮. 紫萍总黄酮提取、纯化工艺及其抗癌、抗氧化损伤的活性研究[D]重庆大学, 2006 .
[10] 廖琼峰. 陆英药效物质基础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 2005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42 条
[1] 徐秀琴. 洋槐花浸膏的化学组成与应用价值[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0,(01) .
[2] 李国贤. 断血流急性及亚急性毒性的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1,(04) .
[3] 陈艳,陈键. 穿心莲总黄酮乙醇提取工艺的研究[J]安徽化工, 2009,(02) .
[4] 李荣钦,苏印泉,王中奎. 薄层层析-分光光度法测定松萝酸含量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06) .
[5] 贺安娜,李胜华,伍贤进,俞杰. 接骨木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08) .
[6] 邱爱军,张静,刘永涛,袁西美,汪河滨. 灰叶胡杨花粉中总黄酮提取方法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0,(31) .
[7] 孙宝本,鲁绪会. 分光光度法测定杜仲叶中总黄酮的含量研究[J]安康师专学报, 2006,(05) .
[8] 顾丽英,祝晓光,陶亮,杨春生. 胃肠透析液的急性毒性和对家兔肾衰模型的实验研究[J]蚌埠医学院学报, 1988,(03) .
[9] 陈培丰,雷永仲,张丽英. 养阴清热法治疗晚期肺癌的机理探讨(附38例临床资料分析)[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1990,(03) .
[10] 陈建红,李南强. 锗(Ⅳ)-槲皮素-溴酸盐体系极谱吸附催化波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02)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1] 李红,张元湖. 苹果总黄酮提取方法的优化研究及其含量测定[A]中国园艺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 2004 .
[2] 杨琳,杨志学. 地蚕化学成分的预实验[A]2006年全国土家族医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6 .
[3] 宋占军,董方霆,魏开华,梁月琴,吴胜明,刘炳玉,郑永红,杨松成. 应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快速鉴定成药中西地那非成分及来源[A]第十二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