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17 条
[1] 马敏. 船舶电力系统混沌控制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0 .
[2] 王梦蛟. 非共振参数混沌控制在微弱信号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湘潭大学, 2010 .
[3] 林延新. 参激Duffing-Van der Pol方程的动力学行为及混沌控制与同步的研究[D]东华大学, 2011 .
[4] 冯汉. MELNIKOV方法在微扰系统中的混沌性判断及混沌控制[D]电子科技大学, 2011 .
[5] 李世兵. 斜拉索非线性静动力理论模型及实验[D]大连理工大学, 2011 .
[6] 沈金亭. 基于互耦半导体激光器超前滞后同步转换的研究[D]西南大学, 2011 .
[7] 平鑫鑫. 非相干光反馈对光注入半导体激光器动力学行为的影响[D]西南大学, 2011 .
[8] 何元. 非对称电流偏置下互耦半导体激光器的混沌同步特性和双向信息传输研究[D]西南大学, 2011 .
[9] 熊兴波. 基于图胞映射法的齿轮非线性随机系统全局特性数值解研究[D]中南大学, 2011 .
[10] 张章. Duffing振子及其多频微弱信号的检测研究[D]长安大学, 2011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1 条
[1] 吴冬梅. 基于达芬振子的微弱信号检测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0 .
[2] 魏恒东. 混沌直扩信号检测与混沌同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 2010 .
[3] 荣识广. 双阱中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规则与混沌运动[D]湖南师范大学, 2011 .
[4] 张丽娟. 离散动力系统的混沌判定和扰动[D]山东大学, 2011 .
[5] 魏周超. 基于Lorenz型系统族的三维系统的复杂动力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1 .
[6] 严刚峰. 基于动力系统模型的振荡器相位噪声分析的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 2011 .
[7] 王坤. 轧机接轴系统扭振动力学模型研究[D]燕山大学, 2011 .
[8] 杨建喜. 基于非线性混沌动力学理论的在役桥梁状态分析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 2011 .
[9] 邢秋菊. 离散动力系统若干混沌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 2011 .
[10] 陈新国. 数字系统微弱泄漏电磁波信号检测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12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49 条
[1] 杨淼,安建平,陈宁,卫景宠. 基于Duffing混沌系统的频谱感知算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11,(03) .
[2] 袁远,余音,金咸定. 船舶在随机横浪中的奇异倾覆机理[J]船舶力学, 2004,(01) .
[3] 刘树勇,朱石坚,俞翔. 准周期激励非线性隔振系统的混沌研究[J]船舶力学, 2010,(Z1) .
[4] 杨宝俊,李月,刘晓华,金雷,赵雪平,袁野,高颖. 改善地震勘探记录的4项技术[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6,(05) .
[5] 李亚峻,李月,卢金,吕宝林. 微弱信号混沌检测系统混沌阈值的确定[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4,(02) .
[6] 张淑清,姜万录,李志全,王益群. 小信号检测中间歇混沌运动的机理[J]传感技术学报, 1998,(04) .
[7] 朱志宇,姜长生,张冰,刘维亭. 基于混沌理论的微弱信号检测方法[J]传感器技术, 2005,(05) .
[8] 李崇晟. 滚动轴承故障的非线性诊断方法[J]轴承, 2005,(05) .
[9] 李健,何坤,乔强. 弱暂态正弦信号的检测[J]电讯技术, 2003,(06) .
[10] 王宝华,杨成梧,张强. 电力系统分岔与混沌研究综述[J]电工技术学报, 2005,(07)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
[1] 任德奎,王德石,谌龙. 基于参激Lorenz系统的微弱信号检测[A]第十二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九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9 .
[2] 皇甫丙华,潘强,张灿兵. 基于Duffing振子的某一频段微弱正弦信号检测方法[A]2009年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论文集[C], 2009 .
[3] 颜勇,王玫,张慧峰. 基于Duffing振子的微弱信号检测方法研究[A]2009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9 .
[4] 徐艳春,杨春玲,瞿晓东. 基于混沌振子的微弱信号检测技术研究[A]2007'仪表,自动化及先进集成技术大会论文集(二)[C], 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