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30 条
[1] 孙海燕. 微弧氧化制备功能性陶瓷膜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 2010 .
[2] 周怡. AL-Si合金Al_2O_3-ZrO_2微弧氧化层生长及性能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 2011 .
[3] 王文婧. 多功能微弧氧化电源的改进[D]吉林大学, 2011 .
[4] 贾金龙. 镁合金轮毂微弧氧化电源及过程控制系统研制[D]兰州理工大学, 2011 .
[5] 田庆涛. 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厚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D]兰州理工大学, 2011 .
[6] 詹华. 不同电源模式下电参数对AZ91D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微观结构和耐蚀性能的影响[D]兰州理工大学, 2010 .
[7] 韩栋. 稀土转化膜处理液的稳定性及其优化工艺[D]华南理工大学, 2011 .
[8] 李强. 电弧重熔热浸镀铝钢组织与性能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 2011 .
[9] 郭雪锋. 稀土镁合金微弧氧化工艺及陶瓷层性能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 2010 .
[10] 杨飞平. Q235钢铁基体掺杂稀土镧的铝镀层微弧氧化研究[D]燕山大学, 2011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3 条
[1] 陈明. 镁合金微弧氧化微区电弧放电机理及电源特性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 2010 .
[2] 尚伟. AZ91D镁合金微弧氧化—溶胶凝胶复合膜层制备及其耐蚀性[D]中南大学, 2011 .
[3] 陈宏. AZ91D压铸镁合金微弧氧化工艺及膜层腐蚀行为研究[D]长安大学, 2009 .
[4] 张欣盟. 大面积铝合金局部放电微弧氧化及热阻隔膜层制备[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 .
[5] 卢立红. 浸铝层及NiTi形状记忆合金等离子电解氧化工艺与机理研究[D]燕山大学, 2012 .
[6] 安茂忠. Al-Mg-Si合金表面电解刻蚀图纹化工艺过程与机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 1999 .
[7] 辛铁柱. 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陶瓷膜生成及机理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 .
[8] 姚忠平. 钛合金微等离子体氧化陶瓷膜的结构与耐腐蚀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 .
[9] 聂蓉蓉. 微弧氧化—水热处理法在纯钛表面制备生物陶瓷涂层及其细胞相容性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 2006 .
[10] 龙北红. 钛及其合金微弧氧化膜的制备表征及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 2006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15 条
[1] 段关文,高晓菊,满红,张武,姜光华,李金富. 微弧氧化研究进展[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0,(05) .
[2] 王青,裴舒,白利红,武海玲,苗成. 铝合金微弧氧化膜白色斑点成因分析[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1,(04) .
[3] 张雅萍,刘向东,吕凯,乌迪,南海. 电解液中Na_2SiO_3加入量对Ti6Al4V微弧氧化膜厚度及表面形貌的影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09,(04) .
[4] 卢立红,沈德久,王玉林,田新华,毛志强. A_3钢热镀Al-Si层的微弧氧化及其耐蚀性[J]表面技术, 2000,(06) .
[5] 高殿奎,姜桂荣,王玉林. 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石墨相的形成及作用[J]表面技术, 2001,(04) .
[6] 吴敏,孙勇. 铝及其合金表面处理的研究现状[J]表面技术, 2003,(03) .
[7] 杜继红,李争显,慕伟意. 不锈钢铝复合材料表面微弧氧化陶瓷膜的研究[J]表面技术, 2004,(01) .
[8] 王玉林,沈德久,顾伟超. 刷镀陶瓷层的绝缘性能及其影响因素[J]表面技术, 2004,(03) .
[9] 曾庆圣,何宏辉,霍天成,王天石,何劼,杜建成. 镁合金等离子体微弧氧化膜层研究[J]表面技术, 2005,(05) .
[10] 段关文,李金富,王拥军,徐志雄. 铝合金的微弧氧化研究[J]表面技术, 2007,(03)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1 条
[1] 宋雨来,刘耀辉,李颂. 铝酸盐体系中镁合金表面纳米复合涂层的制备[A]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 2008 .
[2]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olid Lubricating Films of Ferrous Alkyl Phosphate[A]重庆市化学化工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9 .
[3] 孟凡科,艾东斌,张鸿领. 微弧氧化技术在摩托车铝合金缸体上的应用研究初探[A]第四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7 .
[4] 白基成,郭永丰,张海龙,刘晋春. 铝合金表面微弧放电陶瓷化改性新技术——原理、应用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动向[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第11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专辑[C], 2005 .
[5] 周飞,王远,刘峰,孟月东,戴振东,任兆杏. 铝合金表面AI_2O_3薄膜及AI_2O_3/CrN多层薄膜在水中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C], 2007 .
[6] 白基成,郭永丰,张海龙,刘晋春. 铝合金表面微弧放电陶瓷化改性新技术——原理、应用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动向[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第11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专辑[C], 2005 .
[7] 刘君,熊党生,沈承金. 不同溶液体系镁合金微弧氧化膜的微观组织研究[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首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C], 2006 .
[8] 田野,沈德久,赵香玲,吴来磊,王玉林. 铝基微弧氧化陶瓷层致密化[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首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C], 2006 .
[9] 李荣华,祝晓文,韩建民. 氧化时间对ZL205铝合金微弧氧化膜耐蚀性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青年材料科学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辑)[C], 2005 .
[10] 王艳玲,惠松骁,叶文君,米绪军. 医用钛合金的微弧氧化膜层组织及其磨损性能[A]第十四届全国钛及钛合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 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