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2 条
[1] 陈家媛. 基于叶绿体DNAtrnL-FB序列研究天然红松的分子系统地理学[D]辽宁师范大学, 2010 .
[2] 贾俊玲. 吉林天然红松林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 2011 .
[3] 朱立南. 辽宁地区天然红松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11 .
[4] 田菲菲. 基于线粒体DNA nad5序列研究天然红松的分子系统地理学[D]辽宁师范大学, 2011 .
[5] 张梁. 温室生态餐厅植物景观设计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11 .
[6] 王育茜. 山东省即墨北阡遗址木炭遗存的初步分析[D]山东大学, 2011 .
[7] 马倩. 光皮树砧木与嫁接苗生长特性研究及矮化预测[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1 .
[8] 彭龙福. 不同密度与立地楠木人工林生物生长特性与养分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06 .
[9] 成瑞琴. 山东塔山黑松等针叶树年轮δ~(13)C方位变化规律及成因探讨[D]山东师范大学, 2012 .
[10] 喻晓雁. 濒危植物穗花杉组织培养研究及其园林应用可行性的探讨[D]中南林学院, 2001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 条
[1] 吴国良. 核桃果实韧皮部卸载的细胞学路径[D]中国农业大学, 2004 .
[2] 王晓. 超临界CO_2/超声波强化萃取-高速逆流色谱纯化技术的集成及其在生物活性成分研究中的应用[D]山东农业大学, 2004 .
[3] 夏尚光. 两种美国岩榆的资源培育及抗逆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08 .
[4] 米志英. 库布齐沙漠沙柳培育关键技术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8 .
[5] 杨轶囡. 天女木兰演化结构及抗寒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9 .
[6] 佟金权. 光皮树矮化砧资源选择及矮化机理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2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37 条
[1] 金明,汪祥顺,刘声喜. 南酸枣播种育苗试验研究[J]安徽林业科技, 2005,(03) .
[2] 童斌. 石台县香榧的发展现状与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0,(15) .
[3] 夏伟. 茶秆竹笋竹两用林合理密度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2,(09) .
[4] 徐六一,高景斌,蔡卫兵,席启俊,户田忠雄. 黄山松外部形态特征变异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4,(05) .
[5] 谢风,潘斌林,胡松竹,胡冬南. 光皮树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9,(07) .
[6] 卢昌泰,赵君芬,杜娟. 楠木在成都平原区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9,(33) .
[7] 鲍金生,温瑀. 红松生理生态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11,(33) .
[8] 何旺盛,李晓红. 侧柏的抗逆性及造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02) .
[9] 吴智敏,方陈富,雷小平,项林妹,王杰芬. 红豆树混交造林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09,(17) .
[10] 翁琴. 金钱松扦插育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20)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1] 余娜,王正,陈红跃. 不同立地和造林密度对黎蒴生长影响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4 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论文集[C], 2009 .
[2] 吴志辉. 山核桃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A]第三届中国森林保护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 2010 .
[3] 何慎,雷正菊,曹学良,何才生,李恂. 麻栎播种育苗及造林技术[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中国西部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与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