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9 条
[1] | 陈立新. 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对比分析[D]黑龙江大学, 2010
.
|
[2] | 杨宝东. 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fkavoviride)制剂剂型及对草原蝗虫的控制作用[D]东北农业大学, 2000
.
|
[3] | 刘美德.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肌动蛋白基因3’—RACE及其表达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0
.
|
[4] | 刘彩珍. 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 Fabricius)中肠消化酶活性的探讨[D]福建农林大学, 2001
.
|
[5] | 胡保文. 中华蜜蜂巢温变化规律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01
.
|
[6] | 孙胜. 家蚕微粒子(Nosema bombycis)种群数量动态及防治技术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2001
.
|
[7] | 薛奋勤. 中华蜜蜂巢温变化规律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03
.
|
[8] | 王金朝. 三种化合物对日本沼虾肌肉能量代谢的影响[D]河北大学, 2003
.
|
[9] | 曹玲. 不同食料对甜菜夜蛾发育繁殖和能源物质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 2007
.
|
[10] | 刘辉. 两型东亚飞蝗飞行能力及其相关生理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 条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3 条
[1] | 黄保宏,高正良. 黑缘红瓢虫成虫的耐饥力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3,(01)
.
|
[2] | 邵杰. 生物农药研究进展[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08,(05)
.
|
[3] | 杨宝东,王进忠,孙淑玲. 我国蝗虫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J]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2,(02)
.
|
[4] | 王丽英,曹春. 我国蝗虫微孢子虫超微结构与致病特性研究[J]草地学报, 1994,(01)
.
|
[5] | 徐兴耀,刘吉平. 生物防治与家蚕病原微生物资源的利用[J]蚕业科学, 2000,(S1)
.
|
[6] | 柳小妮,蒋文兰. 甘肃省草地蝗虫预测预报专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草业科学, 2004,(12)
.
|
[7] | 倪红,梁慧,陈云. 柞蚕蛹皮和桑蚕蛹皮的扫描电镜比较观察[J]电子显微学报, 2003,(01)
.
|
[8] | 洪军,贠旭疆,杜桂林,齐晓. 我国草原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应用现状[J]草原与草坪, 2014,(03)
.
|
[9] | 郭向荣. 几种小动物活动规律的实验比较[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2,(03)
.
|
[10] | 张付旭,白音,王利民,王晓东,张龙. 内蒙古农牧交错区草地蝗虫防治对策与技术的研究初报[J]华东昆虫学报, 2007,(02)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