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78 条
[1] | 田晓堃. 三峡库区两种森林中土壤细菌与环境因子的空间分布关系[D]华中农业大学, 2010
.
|
[2] | 牛秀群. 甘肃省干旱灌区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马铃薯连作的关系[D]甘肃农业大学, 2010
.
|
[3] | 侯银臣. 硅酸盐细菌的选育及其在生物脱硅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 2010
.
|
[4] | 孙佳杰. 滨海盐渍土微生物分布及菌肥改良效果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 2010
.
|
[5] | 龚韡斌. 本地红树林促生菌(溶P菌和固N菌)的分离及剂型研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9
.
|
[6] | 刘登望. 拌种剂对花生产量、品质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 2010
.
|
[7] | 仉欢. 56%磷化铝片剂对番茄、黄瓜根结线虫的控制效果及其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
[8] | 张兆波. 两种形态有机物料对连作平邑甜茶幼苗生理特性及土壤环境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
[9] | 吕剑薇. 不同海拔长白山牛皮杜鹃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D]吉林大学, 2011
.
|
[10] | 旭日干. 煤矿区AM真菌多样性与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 2011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9 条
[1] | 龚明波. 溶磷微生物分离、应用及其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功能鉴定[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
|
[2] | 吕小红. 不同株型水稻品种氮肥利用差异及其生理基础[D]沈阳农业大学, 2011
.
|
[3] | 柴强. 化感作用对复合群体根区土壤微生物及酶的影响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 2003
.
|
[4] | 张国红. 施肥水平对日光温室番茄生育和土壤环境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 2004
.
|
[5] | 袁飞. 不同农田土壤中的硝化作用及硝化细菌种群[D]南京农业大学, 2004
.
|
[6] | 钟传青. 解磷微生物溶解磷矿粉和土壤难溶磷的特性及其溶磷方式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4
.
|
[7] | 诸葛玉平. 保护地渗灌土壤水分调控技术及作物增产节水机理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 2001
.
|
[8] | 杜连凤. 长江三角洲地区菜地系统氮肥利用与土壤质量变异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5
.
|
[9] | 张晋华. 土壤—植物生态系统中挥发性含硫化合物释放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 2005
.
|
[10] | 宋秋华. 半干旱黄土高原区地膜覆盖春小麦土壤微生物特征与养分转化[D]兰州大学, 2006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66 条
[1] | 王英健. 解磷细菌的分离纯化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32)
.
|
[2] | 惠明,侯银臣,田青,窦丽娜. 硅酸盐细菌在铝土矿开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9,(23)
.
|
[3] | 王冠玉,黄宝灵,唐天,吕成群,韦立秀,王劲松. 灰木莲等5种林地春季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10,(28)
.
|
[4] | 吴洪生,张军,陈佳宏. 钾细菌制剂在小麦上的应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2,(04)
.
|
[5] | 易念平,张信贵,鲁嘉,严利娥. 地下水生物场变异与土结构的相互作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8,(02)
.
|
[6] | 郭继勋,祝廷成,马文明,张振凯. 东北羊草草原土壤微生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J]草地学报, 1996,(04)
.
|
[7] | 陈炅然.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开发应用的国内外概况[J]草与畜杂志, 1996,(03)
.
|
[8] | 刘增柱,周玉芝,韩静淑. 大豆连、轮作土壤微生物生态分布与大豆孢囊线虫群体动态的研究[J]大豆科学, 1990,(03)
.
|
[9] | 计钟程,许文芝. 重茬大豆减产与土壤环境变化[J]大豆科学, 1995,(04)
.
|
[10] | 郑时利,杨佩玉,何锦星,林新坚,张伟光. 凤尾菇栽培中固氮问题的探讨[J]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1987,(02)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
[1] | 尤升波,游银伟,王翠萍,岳寿松. 复合微生物制剂对辣椒品质及产量的影响[A]山东农业微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6
.
|
[2] | 袁志华,程波,常玉海,李津立. 设施农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9
.
|
[3] | 王仁卿,张明才.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现状评述[A]面向21世纪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第三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 1998
.
|
[4] | 李芳,张安才,张伟,刘毅. 复壮措施对古侧柏立地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A]2013北京城市园林绿化与生态文明建设[C], 201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