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 条
[1] | 吕小营. 山东新建茶园不同间作及覆盖遮荫效应比较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
[2] | 孔海云. 茶树低温光抑制发生的条件及遮荫效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
[3] | 秦志敏. 遮光对丘陵茶园茶树产量指标及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 2011
.
|
[4] | 刘磊. 华东地区典型有机农业产地环境与产品品质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9
.
|
[5] | 刘青如. 遮荫与施肥对夏秋绿茶品质的影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11
.
|
[6] | 毕彩虹. 设施栽培条件下优质绿茶的品质变化研究[D]西南大学, 2007
.
|
[7] | 王鲽. 南川野生大茶树特征成分分析研究[D]西南大学, 2009
.
|
[8] | 陈佩. 茶园遮光效应及其对茶树光合作用和茶叶品质成分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 2010
.
|
[9] | 舒华. 遮荫对茶树新梢叶绿素积累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 2012
.
|
[10] | 赵康. 大别山区栗茶复合系统的生态机理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 2013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 史成颖. 茶树幼根EST文库构建及茶氨酸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 2011
.
|
[2] | 娄伟平. 浙江省大佛龙井产区春季茶叶霜冻灾害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3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2 条
[1] | 袁自春,黄建琴. 从影响红茶品质的因子谈改进祁红品质的可行性[J]茶叶, 2003,(01)
.
|
[2] | 申素熙,梁月荣. 茶产业在山区农村经济和生态中的作用[J]茶叶, 2009,(01)
.
|
[3] | 张文锦,梁月荣,张方舟,陈常颂,张应根,王文建. 夏暑乌龙茶覆盖遮荫效应及其对产量、品质的影响研究概况[J]茶叶科学技术, 2006,(04)
.
|
[4] | 徐桂妹,陈泉宾. 武夷岩茶产区的气候条件分析[J]茶叶科学技术, 2009,(03)
.
|
[5] | 雷天,华伦胜. 上杭湖洋当前茶叶采摘上的问题及对策[J]茶叶通讯, 2006,(04)
.
|
[6] | 张文锦,梁月荣,张应根,陈常颂,张方舟. 遮荫对夏暑乌龙茶主要内含化学成分及品质的影响[J]福建农业学报, 2006,(04)
.
|
[7] | 张文锦,林春莲,熊明民. 茶树遮荫效应研究进展[J]福建农业学报, 2007,(04)
.
|
[8] | 郭春芳. 覆盖遮荫技术在茶叶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6,(04)
.
|
[9] | 杨盛美,李晓霞,夏丽飞,陈玫,唐一春. 红茶品质化学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13,(03)
.
|
[10] | 李慧玲,刘丰静,王定锋,张文锦,吴光远,林乃铨. 遮荫对茶园小绿叶蝉种群动态的影响[J]福建农业学报, 2013,(12)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
[1] | 张文锦,梁月荣,张应根,陈常颂,张方舟. 遮荫对夏暑乌龙茶主要内含化学成份及品质的影响[A]全国茶业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7
.
|
[2] | 王润贤,谢福灿,齐晓花,陈学好. 夏季不同设施条件对秋茶鲜叶芳香物质的影响[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0分会场:科技创新与茶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 2013
.
|
[3] | 刘洋,李亚莉,史佳,周红杰. 不同间作模式对茶叶品质的影响[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2茶学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 2014
.
|
[4] | 游小妹,钟秋生,陈志辉,林郑和,陈荣冰,陈常颂. 春兰乌龙茶新品种适应性鉴定[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2茶学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 201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