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 条
[1] 崔睿. 由三态跃迁机制产生的两种神经放电节律[D]陕西师范大学, 2011 .
[2] 孔青. 蟾酥及华蟾酥毒基对神经系统钠通道的调制[D]大连理工大学, 2011 .
[3] 潘勇. 自体髓核组织所致背根节GDNF表达以及与痛觉过敏之间关系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 2002 .
[4] 陶利军. NMDA受体拮抗剂氯胺酮及神经阻滞对鼠神经病源性疼痛治疗效应的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 2003 .
[5] 郑大伟. 利鲁唑在慢性压迫背根节模型的外周镇痛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 2010 .
[6] 张明. Methylcobalamin在背根节慢性压迫大鼠模型上的外周镇痛作用及其机制[D]第四军医大学, 2013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 条
[1] 段玉斌. 神经起步点放电峰峰间期的非线性动力学[D]第四军医大学, 2002 .
[2] 郭义柱. 神经断端肌内埋入预防和治疗残端神经瘤——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03 .
[3] 李淑慧. N-乙酰-5-甲氧色胺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 2003 .
[4] 刘献增. 慢性痛的神经生理学机制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1997 .
[5] 董承海. 神经损伤后的异位电活动对慢性痛和背根神经节内交感芽生的作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1 .
[6] 任维. 损伤神经自发放电节律变化的离子基础和非线性动力学机制[D]第四军医大学, 1996 .
[7] 李会艳. 神经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与控制[D]天津大学, 2007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2 条
[1] 潘勇,周跃. 髓核对背根节的损伤以及与痛觉过敏的关系[J]重庆医学, 2003,(02) .
[2] 凌琰,谢益宽. 神经损伤区牵拉敏感通道和钾离子通道的动态变化[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5,(05) .
[3] 肖文华,谢益宽. 远红外线照射对外周神经损伤的治疗作用[J]基础医学与临床, 1991,(06) .
[4] 李娟红,倪家骧. 单侧坐骨神经干髓核移植对大鼠双足痛阈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的探讨[J]颈腰痛杂志, 2010,(01) .
[5] 谢益宽. 慢性痛的发生机理[J]科学通报, 1999,(22) .
[6] 雷留根,孔天翰,韩雪飞,范天生. 纯化蝎毒素Ⅳ对神经损伤康复的促进作用[J]神经解剖学杂志, 1996,(01) .
[7] 胡三觉,翁志成,姜树军,顾建文. 调制多觉型伤害性感受器持续放电的体液因素[J]生理学报, 1990,(05) .
[8] 菅忠,任维,胡三觉,万业宏,古华光,杨继庆. 实验性神经起步点的不规则节律中的非稳定周期轨道[J]生物物理学报, 2001,(01) .
[9] 吴蔚宇,徐美英. 开胸手术后疼痛综合征[J]实用疼痛学杂志, 2005,(02) .
[10] 张秀琳. 慢性神经痛异位放电产生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2003,(03)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任维,胡三觉,古华光,张保军,徐健学,龚云帆. 神经放电节律及其变化中的非线性动力学现象[A]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1998 .
[2] 任维,古华光,杨明浩,李莉,刘志强. 神经放电的动力学规律和神经信息编码的关系[A]第七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学术会议和第九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