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4 条
[1] 谭勇. 稀土元素的生态效应及土壤中稀土有效态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0 .
[2] 吴双桃. 镉污染土壤超富集植物选择和镉—锌复合污染实验研究[D]中南林学院, 2003 .
[3] 余红兵. 桂西北柑桔园土壤及植株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04 .
[4] 王艳. Cd~(2+)诱导蔬菜不同组织蛋白质组变化的比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 2006 .
[5] 陆建军. 广西出口柑桔及产地土壤中硼的原子吸收测定方法的研究[D]广西大学, 2006 .
[6] 努尔模达·达拉拜. 黄土高原北部风沙区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
[7] 刘学生. 缓释尿素的释放特性及对大豆产量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 2007 .
[8] 朱玲. 不同品种小麦中硒含量的测定及其与生长土壤中硒水平的相关性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 2007 .
[9] 陶星星. 两个典型矿区植物积累重金属调查与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08 .
[10] 贺静. 冶炼厂周边重金属污染土壤有效态铜、镉提取方法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9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 条
[1] 胡学玉. 不同青菜品种吸收利用土壤锌能力的差异与机制[D]华中农业大学, 2001 .
[2] 戴九兰. 碘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生物有效性[D]山东农业大学, 2004 .
[3] 范洪黎. 苋菜超积累镉的生理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 .
[4] 荆延德. 土壤汞污染的物理化学行为及其微生物学特征[D]浙江大学, 2007 .
[5] 郭孝. 硒钴在“土—草—饲—畜链”(SPFAC)中对草畜生长与营养的调控[D]河南农业大学, 2010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69 条
[1] 李缙阳,聂燕. 聚四氟乙烯烧杯对姜黄素比色法测硼的显色效果[J]山东农业科学, 1992,(05) .
[2] 段素梅,黄义德,杨安中. 钼酸铵拌种对大豆苗期生长及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 2005,(05) .
[3] 段素梅,黄义德,杨安中,朱小茜,郭静. 钼酸铵喷施时期和浓度对大豆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5,(12) .
[4] 邢怡,刘左军,袁惠君,詹兰兰. 植物中的碘与富碘蔬菜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9,(12) .
[5] 高智席,吴艳红,薛永富. 联合消解-原子吸收法测定垃圾中重金属元素含量[J]安徽农业科学, 2009,(31) .
[6] 佟宝辉,张忠庆,赵立刚,刘金华,杨靖民. 吉林省中部黑土区土壤微量元素分布及空间变异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2,(14) .
[7] 周正义,印天寿. 生物样品中铁、锰、锌,铜快速分光光度测定法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1995,(03) .
[8] 陈世勇,印天寿. 毛发锌的锌试剂直接快速光度测定法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1995,(04) .
[9] 张继榛. 安徽省土壤有效性微量元素分布研究——Ⅱ.有效钼的含量与分布[J]安徽农学院学报, 1990,(04) .
[10] 熊金莲. 安徽省土壤有效性微量元素分布研究——Ⅲ.有效锰的含量与分布[J]安徽农学院学报, 1990,(04)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龚绍琦,王鑫,沈润平,刘振波,李云梅. 滨海盐土重金属高光谱遥感研究[A]全国农业遥感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9 .
[2] 朱宝国,张春峰,孟庆英,王囡囡,贾会彬,于忠和,马晓明. 多元中微肥对大豆农艺性状、生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十二章)[C], 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