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2 条
[1] 吴海. 侧柏地理种源变异规律及优良种源选择[D]山东农业大学, 2010 .
[2] 李单. 红叶李杂交子代叶色性状及遗传多样性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11 .
[3] 张宁. 杉木两水平双列杂交子代测定及性状相关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11 .
[4] 周翔. 美洲黑杨杂交F_1代无性系造林测定与初选[D]华中农业大学, 2011 .
[5] 黄德龙. 柳桉引种试验及优良家系选择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06 .
[6] 谢锦忠. 丛生竹笋用林水文生态功能及其土壤肥力动态[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1 .
[7] 李凤娟. 红皮云杉种源间植物激素、硝酸还原酶和可溶性蛋白的遗传变异[D]东北林业大学, 2002 .
[8] 刘苹. 白榆半同胞家系、无性系遗传变异与早期选择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03 .
[9] 朱栗琼. 杉木无性系材性变异研究[D]广西大学, 2003 .
[10] 胡彦师. 福建省马尾松优良种源区内再选择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03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
[1] 吴志庄. 木本能源植物黄连木单株选择、类型划分与群落调查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8 .
[2] 洪舟. 杉木杂种优势分子机理初探[D]南京林业大学, 2009 .
[3] 巩其亮. 银杏无性系材性遗传变异及良种选择[D]山东农业大学, 2009 .
[4] 杨万霞. 不同种源青钱柳苗期生长及叶药用成分含量的差异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13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79 条
[1] 黄惟灏,周少翌,王凯伟,连小敏. 鼋的自然繁殖生态的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1) .
[2] 朱建祥 ,季伯衡. 安徽省小麦白粉菌毒性频率分析[J]安徽农学院学报, 1986,(01) .
[3] 彭镇华,邢自琢. 大别山杉木主要自然类型的研究[J]安徽农学院学报, 1987,(01) .
[4] 马钦彦. 过原点回归直线方程的拟合优度[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2,(01) .
[5] 李新国,续九如,朱之悌. 林木田间试验适宜重复数和小区株数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3,(04) .
[6] 金丽元,顾学锋,张新春,范阳,孙风云. 兴安落叶松鞘蛾防治指标模式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5,(03) .
[7] 陈荣. 制定“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评分标准的科学性与实效性[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994,(02) .
[8] 王广仪. 临床统计问题——CPD的应用[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1983,(01) .
[9] 曹胜炎. 单元内随机抽样法及其应用[J]黄牛杂志, 1990,(03) .
[10] 陈远,袁成玉,李桐良,张书臣. 文蛤稚贝中间育成密度对其生长的影响[J]水产科学, 2003,(01)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1] 王越,苏建福,赵励. 漾濞核桃嫁接苗与国家行业标准四项指标符合程度及指标间关系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干果生产与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3 .
[2] 福建省马尾松种源试验协作组,傅玉狮,梁一池. 马尾松种源性状间相关性研究[A]林木遗传改良讨论会文集(杉木、马尾松等树种)[C], 1991 .
[3] 钟伟华. 国外种子园及多世代改良的研究[A]中国林木遗传育种进展[C], 19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