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张伟. 居住小区绿地布局对微气候影响的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 2015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3 条
[1] 龚玮. 皮肤选择性光热解效应与光疗及热损伤的评估方法和技术[D]福建师范大学, 2010 .
[2] 孟祥令. 弹性织物着装接触压力研究与触压舒适性评价系统的建立[D]东华大学, 2010 .
[3] 王永荣. 弹性针织物压力性能研究及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东华大学, 2010 .
[4] 肖明兴. 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的机织织物力学建模与仿真研究[D]东华大学, 2010 .
[5] 庄梅玲. 三维衣身原型曲面展平技术的研究[D]东华大学, 2010 .
[6] 王春莹. 聚酯低温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及喷墨印花应用性能研究[D]江南大学, 2011 .
[7] 向立平. 空调客车内气流分布特性及动态热舒适性研究[D]中南大学, 2011 .
[8] 李成祥. 不可逆电穿孔治疗肿瘤的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关键技术的研究[D]重庆大学, 2011 .
[9] 司文. 足地间三维相互作用力测量方法研究与实验系统[D]上海大学, 2011 .
[10] 吴淑莲. 老化皮肤光学特征提取及其治疗过程监测[D]福建师范大学, 2011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55 条
[1] 顾春华,舒云华. 运动面料的动态热湿舒适性研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
[2] 周永凯,田永娟. 服装款式特征与服装热阻的关系[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3) .
[3] 陈娜,丁雪梅. 调整型束裤服装压与舒适美体感相关关系研究[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
[4] 沈雷,蒋学换. 长款羽绒服腰部多功能性的优化设计[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
[5] 许黛芳,刘冬云,吴志明. 女性泳装压力对人体生理指标的影响[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
[6] 范尧明. 涤棉CVC混色纱的生产探讨[J]北京纺织, 1999,(06) .
[7] 朱红. 羊毛精纺双层织物性能测试分析[J]北京纺织, 2001,(03) .
[8] 张曙光,胡学梅,吴佩云. 浅析影响细纱机牵伸效率的主要因素[J]北京纺织, 2003,(04) .
[9] 占辉,徐军. 服装压力舒适性研究及应用[J]北京纺织, 2004,(05) .
[10] 吴月琴,武江彬. 织物热传递性能研究[J]北京纺织, 2005,(06)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9 条
[1] 许金森,胡翔龙,潘晓华,郑淑霞. 经脉线与非经脉线热灸规律探讨[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 2011 .
[2] 李毓陵,陈旭炜,余旺苗. 远红外织物保暖功效表征的研究[A]第三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 2003 .
[3] 钱晓明,范金土. 可行走织物出汗假人技术及其应用[A]第七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 2007 .
[4] 任萍,刘静. 可加热服装技术研究进展[A]第八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
[5] 吴红玲,蒋少军,王学海. 羊毛衫机可洗酶处理技术的理论与实践[A]铜牛杯第九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9 .
[6] 黄灿艺. 运动服装材料的舒适性要求与功能性开发[A]雪莲杯第10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 2010 .
[7] 马新安,张莹. 纺织品热防护技术研究进展[A]“力恒杯”第11届功能性纺织品、纳米技术应用及低碳纺织研讨会论文集[C], 2011 .
[8] 朱方龙. 相变消防服装的传热性能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 2008 .
[9] 李敏,李东平,张渭源,尹红伟. 功能纤维针织物热湿舒适性能的主观评价[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9)[C], 2007 .
[10] 章琛曦,张素,张炤,陈亚珠. HIFU治疗热场的数值仿真分析[A]2005年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