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8 条
[1] 张慧金. FBAR器件模型和若干应用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 2011 .
[2] 于宏新. 基于晶振粗精磨机的单片机实时多任务处理系统模式研究[D]东华大学, 2011 .
[3] 高文丽. 医用钛表面多聚赖氨酸-DNA层层组装膜及其生物性能[D]西南交通大学, 2011 .
[4] 杨会娜. 液体电谐振传感仪在诊断禽流感上的应用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 2011 .
[5] 戴云林. 基于杯芳烃涂膜QCM的超分子识别机理及其应用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 2011 .
[6] 陈强. 基于离子刻蚀的石英晶振频率微调技术研究[D]苏州大学, 2011 .
[7] 马静颖. 可吸入颗粒物的静电迁移行为及其理化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 2002 .
[8] 陈寒芳. TiO_2纳米粒多孔膜增敏的压电晶体传感器[D]中南大学, 2002 .
[9] 张书芬. 微生物生长及生化过程的压电传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湖南大学, 2002 .
[10] 丁旭. 电化学传感器在药物及核酸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 2002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5 条
[1] 王艳艳. 功能化生物传感界面的构建及其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D]南开大学, 2010 .
[2] 陈超. 酶比活导向的新型高效安培酶电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1 .
[3] 郭锴. 基于功能性纳米材料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D]复旦大学, 2011 .
[4] 张冬至. 静电及电场诱导自组装碳纳米管/聚合物薄膜制备、表征、测试与器件开发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1 .
[5] 熊毅. 外电场作用下精微机械的界面粘附特性研究与控制[D]清华大学, 2010 .
[6] 李侃. FBAR微质量传感器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D]浙江大学, 2011 .
[7] 谌志强. 基于纳米技术的多级放大压电免疫传感器检测食品中大肠杆菌O157:H7[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1 .
[8] 欧丽娟. 基于滚环DNA扩增和纳米金的生物传感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 2011 .
[9] 毛友安. 核酸、蛋白质物化过程和聚合物性质压电传感研究[D]湖南大学, 2002 .
[10] 谢海芬. 基于纳米分子筛和碳黑聚合物敏感膜的气敏传感器研究[D]复旦大学, 2005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2 条
[1] 高燕,李国丽. 应用于免疫系统测定的新型传感器[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2) .
[2] 许世军. Development of Dual-light Path Monitoring System of Optical Thin-film Thickness[J]Journal of China Ordnance, 2005,(01) .
[3] 董永贵,冯冠平. 石英晶体谐振器的声负载敏感性及相关传感器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传感技术学报, 1996,(04) .
[4] 韦晓兰,李柳应,舒建华,莫志宏. 压电生物传感器响应机制的声阻抗模型理论分析[J]传感技术学报, 2007,(04) .
[5] 李焕,张全法,罗玉,宋璐. 多通道QCM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设计[J]传感器与微系统, 2009,(11) .
[6] 李瑜,王源升,朱金华,余红伟. 基于压电免疫凝聚的霍乱毒素检测[J]传感器与微系统, 2010,(08) .
[7] 陈敏. 用于液相检测的石英晶体传感器[J]传感器世界, 2005,(04) .
[8] 高燕,熊焰,李京文. 压电免疫传感器的实现[J]传感器世界, 2008,(05) .
[9] 陈嘉翔. 测量微细胶粘物沉积的新技术——QCM-D技术[J]中华纸业, 2009,(02) .
[10] 郑俊褒,汪亚明,王玉平,孙显水,石信增. 基于单片机的石英晶体微天平气体检测系统设计[J]测试技术学报, 2009,(04)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Olaf Kurtz,Jürgen Barthelmes,Robert Rüther,Michael Danker,Florence Lagorce-Broc,Felix Bozsa,David Brookes,Patrick Lam. 用于硬金镀层电镀的高速金钴电镀工艺[A]2011年全国电子电镀及表面处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2011 .
[2] 陈闽杰,曾安,李秋秋,贺石中. 在线监测——油液分析的未来之路[A]第11届粤港机械电子工程技术与应用研讨会论文汇编[C], 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