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91 条
[1] 姜伟洲. 基于中医理论的肺阴亏虚、寒邪犯肺证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相关理论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 .
[2] 王诗源. 高血压病心肝火旺、热毒内生病机的临床依据和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 .
[3] 付小芳. 基于“菌毒并治”理论辨证论治108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的临床分析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
[4] 程发峰. 精制清开灵注射液对脑缺血的治疗作用及对兴奋性毒性级联损伤的调控机制[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
[5] 梁腾霄. 感冒/时行感冒600例发病规律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
[6] 林荣杰. 高血压病与高血压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中医证侯病机及其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
[7] 付渊博. 中医综合方案对缺血性中风患者早期康复及主要结局指标影响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
[8] 赵丹. 调补肺肾法治疗慢阻肺稳定期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
[9] 孙叙敏. 复方阿胶浆协同化疗的减毒增效作用及其机制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
[10] 黄勇华. 脑清喷鼻微乳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40 条
[1] 青发基. 加味黄连解毒汤治疗急性脑梗死48例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2001,(05) .
[2] 毛秉环,陆智慧. 自拟益气活血解毒汤治疗脑梗死48例报告[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5,(04) .
[3] 陈美南,李富玉. 从痰毒辨治疾病初探[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6,(06) .
[4] 王玮,杨文明,王晓旸. 脑与脾胃相关病机理论探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2,(03) .
[5] 张受涛,毛新蕾,孙丰.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24例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 2002,(06) .
[6] 青发基,杨兴松,赵华芹,林泽莲. 加味黄连解毒汤治疗脑出血48例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5,(05) .
[7] 周立峰. 推拿与排毒[J]按摩与导引, 2000,(06) .
[8] 匡调元. 我的治学心路[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4,(03) .
[9] 蓝毓营. 解毒通络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4,(05) .
[10] 吴林,李鹏,徐兴华. 多发性硬化的中医发病机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01)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0 条
[1] 杨仓良. 从毒论治白塞病[A]首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西北学术会议暨培训班论文汇编[C], 2011 .
[2] 李扬帆. 络病理论在血管性痴呆中的应用[A]北京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2010学术年会青年论坛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规范化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培训班学术论文集[C], 2010 .
[3] 冼绍祥,杨忠奇,汪朝晖. 论毒邪在慢性心力衰竭发病中的作用[A]2011·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论文集[C], 2011 .
[4] 连方,李婷婷.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辨证的血瘀蕴毒理论[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 2009 .
[5] 张建斌. 内脏络脉的认识和意义[A]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 2006 .
[6] 王业梅,王键. 中风病中西医结合研究述评[A]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4 .
[7] 杨仓良. 强直性脊柱炎“毒邪”致病探析[A]全国中西医结合强直性脊柱炎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 2007 .
[8] 陈延强,黄玉茵. 糖尿病肾病中医分期辨治的探讨[A]2008年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南京论坛论文汇编[C], 2008 .
[9] 吴爱明,张冬梅,孙逸坤,索红亮,吕晞滢,牛福玲,王硕仁. 血清HCRP、MMP-9、oxLDL与高血压患者和发生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及中医证候特点分析[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青年医师论坛论文汇编[C], 2008 .
[10] 戴居云,袁灿兴,黄圆媛. 激光透穴离子导入法对脑缺血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A]中国针灸学会第七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 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