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0 条
[1] 郝建青. 基于FPGA的电容层析成像系统图像重建算法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0 .
[2] 宁秀坤. 真三维ECT图像重建技术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 2011 .
[3] 张志林. 基于贝叶斯理论的电容层析成像算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 2011 .
[4] 禹治坤. 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在电厂气固两相流检测中的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 2011 .
[5] 胡雪婷. 基于图像识别的有效膨润土含量自动测定方法及仪器[D]华中科技大学, 2011 .
[6] 冯莉. 基于新型神经网络的ECT图像重建算法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1 .
[7] 刘中昌. 基于软场特性的ECT图像成像算法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1 .
[8] 武珺. 基于手掌静脉成像装置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 2012 .
[9] 谷蕾. 反射式塑料光纤微距检测系统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 2012 .
[10] 李谋遵. 12电极电容层析成像系统传感器场域分析与计算[D]哈尔滨理工大学, 2006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1 条
[1] 江虹. 基于手部特征识别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吉林大学, 2011 .
[2] 施艳艳. 电导/电磁传感器两相流测量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 2012 .
[3] 管凤旭. 基于流形学习及可拓分类器的手指静脉识别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0 .
[4] 陈棣湘. 常导型高速磁浮列车电磁系统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5 .
[5] 叶芸. 聚偏氟乙烯薄膜及超薄膜的制备及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 2007 .
[6] 潘孟春. 高速磁浮列车波动特性及其抑制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9 .
[7] 李威. 非接触成像方式下手掌特征提取方法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 2013 .
[8] 王伊凡. 直接三维ECT传感器及重建算法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 2014 .
[9] 王莉莉. 电容层析成像系统流型特征提取与图像重建[D]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1 .
[10] 李岩. 电容层析成像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0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7 条
[1] 王志斌,李志全,王莉. 一种光纤电压传感器的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 2004,(02) .
[2] 宋飞虎,周宾,许传龙,王式民. 螺旋极片ECT传感器灵敏场分析[J]传感技术学报, 2010,(04) .
[3] 唐琼仙,周西林. 阵列传感器在分析检测中的应用与发展[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6) .
[4] 吴云靖,董恩生,庞宇,赵德林. 基于BP网络的同面多电极技术图像重构算法[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2010,(04) .
[5] 黄盛霖,沈聪辉,孙伟超,蔡翔,刘润杰. 下一代自动测试系统的核心:合成仪器系统[J]电子测量技术, 2011,(05) .
[6] 朱万山,刘铁根,刘兴刚. 自动定位的CMOS摄像模组检测系统研究[J]电子测量技术, 2012,(12) .
[7] 杨琴. 网络环境下的虚拟电容成像系统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3,(26) .
[8] 徐弈辰,杨道业,张智,程明霄,施源. 双阵列式电容传感器电极个数的选取[J]传感器与微系统, 2013,(11) .
[9] 罗云,叶凌云,黄添添,牟文杰. 磁悬浮系统气隙磁场检测方法研究[J]传感器与微系统, 2015,(01) .
[10] 贾旭,曹玉东,孙福明,崔建江,薛定宇. 基于无参考质量评价模型的静脉图像采集方法[J]电子学报, 2015,(02)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李纬,陈至坤,王福斌,史涛,郭建飞. 电容层析成像系统敏感场研究[A]第八届工业仪表与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7 .
[2] 陆爽,杜加萍,彭力. Canny算子和K-均值聚类用于手背静脉识别[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三分册)[C], 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