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75 条
[1] 柳风祥. 中药提取物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及多糖的提取分离鉴定和分子量测定[D]山东农业大学, 2009 .
[2] 帅学宏. 山豆根多糖提取工艺及免疫学活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 2010 .
[3] 姚闽娜. 魔芋葡甘聚糖结构与其稳定性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10 .
[4] 吴异健. 两种中药多糖对呼肠孤病毒感染番鸭的免疫调节作用[D]福建农林大学, 2010 .
[5] 彭燕. 海燕和中华疣海星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0 .
[6] 陈义勇. 桦褐孔菌多糖纯化、结构及其抗肿瘤机制研究[D]江南大学, 2010 .
[7] 王俊峰. 川西獐牙菜体细胞杂交及其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合成相关基因香叶醇-10羟化酶的克隆和功能验证[D]山东大学, 2010 .
[8] 崔晓燕. 枸杞多糖对低剂量电离辐射所致雄性大鼠睾丸组织损伤及其恢复作用的影响[D]武汉大学, 2010 .
[9] 孙红男. 苹果渣中多酚类物质的高压脉冲电场处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1 .
[10] 赵鑫. 黑木耳分级多糖抗氧化活性及其相关生理功能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11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28 条
[1] 蔡唯佳,马云青,祁逸梅,牛永东,许丽艳,李建新,李恩民. 白桦酯醇对食管癌细胞EC109的抑制作用[J]癌变.畸变.突变, 2006,(01) .
[2] 苏学军. MATLAB在导热计算中的应用[J]安徽化工, 2010,(01) .
[3] 吴小辉,龚雪梅,贺苏岚,郑浩川,陈锦权. 高压脉冲电场在食品加工及天然产物提取中的研究现状和前景展望[J]安徽农学通报, 2008,(24) .
[4] 严志明,方婷. 高压脉冲电场对微生物的致死动力学模型[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09,(19) .
[5] 方婷,钟海荣,陈锦权. 高压脉冲电场处理冷冻浓缩枇杷汁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1,(17) .
[6] 罗凯,胡廷章,黄小云,杨东升. 红枣中多糖提取及纯化工艺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6,(22) .
[7] 邓超,邬敏辰. 食用菌深层发酵及其多糖活性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7,(15) .
[8] 卢家暄,连宾. 高压脉冲电场杀菌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7,(24) .
[9] 孙慕芳,袁丁,刘建军. 茶叶复合多糖提纯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 2007,(26) .
[10] 刘昔辉,杨荣仲,区惠平,黄建城,桂意云,李杨瑞,杨丽涛. 甘蔗叶多糖的提取与含量测定[J]安徽农业科学, 2007,(34)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8 条
[1] 唐艳平,刘四新. 发酵法生产茯苓多糖的研究进展[A]2009年海南省微生物学检测及质量保证研讨会论文集[C], 2009 .
[2] 邓玉林,马海乐,储金宇. 食品电磁杀菌的原理及研究进展[A]中国西部农产品加工及产业化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 2001 .
[3] 孙学兵,方胜,陆守道. 高压脉冲电场杀菌工业化展望[A]中国西部农产品加工及产业化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 2001 .
[4] 武媛林,刘平,刘孟军. 酸枣仁化学成分研究进展[A]第五届全国干果生产、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7 .
[5] 殷涌光,丁宏伟,崔彦如. 高压脉冲电场(PEF)对发酵乳的非热杀菌研究[A]2005年全国农产品加工、食品和包装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5 .
[6] 李巧如,宋文惠,黄彦利. 湿法粉碎提取人参中有效成分的研究[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 2008 .
[7] 刘志宏,周欣,张晶,饶小平,宋洪涛. 多指标正交试验优化葛泽清肝胶囊的提取工艺[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 2010 .
[8] 肖更生,刘学铭,廖森泰,陈卫东,徐玉娟,邹宇晓. 我所桑资源综合利用研究与开发状况[A]全国桑树种质资源及育种和蚕桑综合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5 .
[9] 肖更生,刘学铭,廖森泰,陈卫东,徐玉娟,邹宇晓. 我所桑资源综合利用研究与开发状况[A]中国蚕学会第七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5 .
[10] 刘朝良,张军,王磊,王丰. 桑椹中有效活性物质的分析[A]中国蚕学会第七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