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 任洁. 铁皮石斛组培苗培养及丛生芽增殖体系的建立[D]南京师范大学, 2015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84 条
[1] | 王庆莲. 苹果多胺和脯氨酸合成代谢相关基因的功能鉴定[D]山东农业大学, 2009
.
|
[2] | 陈祥洪. 湖北麦冬抗Ⅱ型糖尿病活性与物质基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11
.
|
[3] | 王军辉. 金钗石斛多糖的化学结构与抗白内障活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 2011
.
|
[4] | 付行政. 农杆菌介导的MdSPDS1、AhBADH、PtrICE1基因转化柑橘及转基因植株抗性机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11
.
|
[5] | 陈莉. 苜蓿高产蛋白悬浮细胞系的筛选及其反应动力学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 2011
.
|
[6] | 尹忠平. 青钱柳悬浮培养细胞三萜酸积累、分离鉴定及其降糖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 2011
.
|
[7] | 孙希云. 蓝莓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免疫活性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 2011
.
|
[8] | 刘伟华. 几丁质酶(Chitinase)基因转化小麦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 2000
.
|
[9] | 吴双秀. 高山红景天颗粒状愈伤组织悬浮培养和红景天甙的诱导[D]东北林业大学, 2001
.
|
[10] | 王建锋. 植物内生真菌抗肿瘤活性物质的研究[D]厦门大学, 2001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150 条
[1] | 夏绍军. 中医药与肿瘤的免疫调节概述[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4,(04)
.
|
[2] | 徐光涛. 提高霍山石斛仿生态栽培成活率方法的研究[J]安徽林业科技, 2011,(06)
.
|
[3] | 李晓蕙,陈蕾. 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 2006,(05)
.
|
[4] | 任羽,尹俊梅. 我国热带兰育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 2007,(06)
.
|
[5] | 刘道敏. 霍山石斛试管苗栽培技术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 2008,(17)
.
|
[6] | 杨世先. 试论龙陵县石斛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 2008,(18)
.
|
[7] | 卜基保,唐敏侠. 霍山米斛茎段再生体系建立研究试验初报[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0,(23)
.
|
[8] | 聂凡,蔡永萍,于力文,张鹤英. 野生药用植物麦斛的形态特性和营养成分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1,(01)
.
|
[9] | 安运华. 兰花基因工程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6,(01)
.
|
[10] | 卢文芸,张宇斌,洪化鹏,乙引. 环草石斛野生植株与组培苗总生物碱和多糖含量的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 2006,(08)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1 条
[1] | 吴明开,刘作易,毛堂芬,金家兴. 环草石斛组培快繁初代培养研究[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 2007
.
|
[2] | 姜福星,刘凤栾,赵梁军. 植物类原球茎研究进展[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1[C], 2011
.
|
[3] | 刘建新. 外源一氧化氮供体SNP对盐胁迫下多年生黑麦草幼苗根生长抑制和氧化损伤的缓解效应[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 2008
.
|
[4] | 朱根发,郭振飞. 重要观赏兰科植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A]花卉研究20年——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建所20周年论文选集(1984-2004)[C], 2004
.
|
[5] | 贾彩红,张建斌,金志强,徐碧玉. 不同转基因方法转化石斛兰的研究[A]中国园艺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 2006
.
|
[6] | 任羽,杨光穗,尹俊梅. 石斛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A]2007年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 2007
.
|
[7] | 伍成厚,陈妙贤,冯毅敏,龙丽萍,朱纯,谈凤笑,叶振华. 印度野牡丹的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研究[A]2007年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 2007
.
|
[8] | 时晶晶,李青. 春石斛丛生芽增殖培养研究[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 2009[C], 2009
.
|
[9] | 范秀萍,王瑞芳,吴红棉,王娅楠,胡雪琼,雷晓凌. 菲律宾蛤仔糖胺聚糖RG-1的结构特征及免疫活性研究[A]“食品加工与安全”学术研讨会暨2010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C], 2010
.
|
[10] | 郑宽瑜,邓君浪,赵辉. 铁皮石斛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研究[A]云南省“粮食高产创建”省农科院“八百双倍增工程”科技培训暨云南农业科技论坛论文集[C], 200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