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1] 王媛媛. 基于交通安全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方法[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5 .
[2] 贺酰淑. 不同类型地域环境与公路项目相互影响研究[D]长安大学, 2015 .
[3] 王伟庆. 公租房绿色施工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 2015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64 条
[1] 朱小刚. 高速公路视觉空间研究及其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 2010 .
[2] 刘宏. 镇江市水环境安全评价及风险控制研究[D]江苏大学, 2010 .
[3] 谷化铮. 我国滑雪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0 .
[4] 张伟. 产业集群与循环经济的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 2010 .
[5] 石钦文. 综合运输系统结构协调发展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 2010 .
[6] 王玉霞. 大青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及其可持续发展[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 .
[7] 梁霞. 基于青海半干旱地区公路生态恢复集成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 .
[8] 徐广彬. 公路建设对生态影响及植被恢复评价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 2011 .
[9] 唐慧. 区域电网智能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1 .
[10] 华建伟. 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与实践[D]南京大学, 2011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584 条
[1] 李岗,熊猛. 浅析灰色系统的发展及其展望[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4,(01) .
[2] 杨攀,张宇. 灰色控制系统理论在火灾预测中的应用[J]安防科技, 2006,(03) .
[3] 李振宇,黄文纲,方均尧. 广义系统中的一类灰色矩阵[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04) .
[4] 刘晓杰. 高界高速公路服务区景观的生态绿化和环境建设[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4) .
[5] 李永义,陆振波,卓曦,范燕,王科伟. 公路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分析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2) .
[6] 程岗,王希. 高速公路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2) .
[7] 詹威,张茜,彭燕,杨淑萍. 石河子市道路绿化树种结构分析与发展水平评价[J]安徽农学通报, 2007,(23) .
[8] 谢建文,张元标. 无偏灰色预测模型在农业机械总动力预测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 2008,(20) .
[9] 郑永红,姚多喜,张治国. 煤矿区铅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J]安徽农业科学, 2008,(20) .
[10] 郑建伟,王宝辉,黄大庄,张显国,陈金成. 高速公路野生植物昆虫群落结构初步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8,(25)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7 条
[1] 汪家权,王振祥,胡淑恒. 安徽省沿淮地区生态安全评估[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 2004 .
[2] 秦晓春,沈毅,邵社刚,黄裕婕. 低碳理念下绿色公路建设的减碳技术与应用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 2011 .
[3] 陈冲. 交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支撑理论与方法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 2011 .
[4] 王孝红,解海洋,景绍洪,袁铸钢. 灰色模糊控制器在水泥粉磨系统中的仿真研究[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 2008 .
[5] 邵莉,李嵩,周东. 城市高架快速路两侧再开发城市设计研究——以济南二环东路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 2011 .
[6] 韩永平,徐泉雯. 江苏省三大区域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关联的实证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 2007 .
[7] 韩国良. 关于公路景观生态重建问题的探讨[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 2008 .
[8] 代晓松. 辽宁省海洋产业关联分析与发展趋势展望[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 2007 .
[9] 周振民. 郑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及可持续发展对策[A]寒区冰情与冻土水文效应——第4届“寒区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1 .
[10] 王学超. 因子分析法在生态城市建设评价中的应用[A]寒区冰情与冻土水文效应——第4届“寒区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