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41 条
[1] 黄小波. 药用真菌竹黄的液态发酵工艺优化及竹红菌素的提取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 2010 .
[2] 郭鲁亚. 卟啉(或二氢卟吩)-5-氟尿嘧啶-1-基乙酸异丙酯化合物的合成[D]河北师范大学, 2010 .
[3] 何百寅. 中药氧化卟啉原及合成卟啉新方法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
[4] 吐尔洪·买买提. 卟啉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新疆大学, 2011 .
[5] 温庆果. 甲基莲心碱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 2011 .
[6] 李敏. 光敏剂孵育浓度对HMME-PDT防龋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 2011 .
[7] 刘婷婷. 新型光敏剂B-CPD5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光动力效应及与选择性COX-2抑制剂联合作用初步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 2011 .
[8] 李美容. 5-氟尿嘧啶酯类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抗癌活性研究[D]温州大学, 2011 .
[9] 叶连娟. 地克珠利肠溶微囊的制备及其在家兔体内药动学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 2011 .
[10] 孙黎黎. 栀子抗抑郁活性部位微球的制备工艺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1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2 条
[1] 高春梅. 海藻酸钠基pH值和温度敏感性水凝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 2011 .
[2] 李若虹. 血卟啉单甲醚光动力治疗鲜红斑痣的临床和基础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1 .
[3] 苏宇杰. 竹红菌素的特性及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 2011 .
[4] 刘占军. 接枝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负载药物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 2010 .
[5] 刘剑. 毫秒级脉冲激光辐照脆性材料的热—力学效应[D]南京理工大学, 2011 .
[6] 王盛. 珊瑚藻藻红蛋白的分离纯化与相关特性[D]福建农林大学, 2002 .
[7] 许川山. BPD-MA对人膀胱癌细胞株BIU-87光动力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 2002 .
[8] 丁新民. 血卟啉单甲醚光动力治疗诱导Hela细胞死亡机制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04 .
[9] 刘红兵. 中草药东京枫杨Pterocarya tonkinesis(Franch.)Dode.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04 .
[10] 姚建忠. 新型二氢卟吩类光敏剂及环六脂肽类抗真菌药物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 2004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37 条
[1] 高波,刘卫,张举成,王栋,陈绍兴,孔琼,林丽飞. 竹红菌素光敏反应抑菌效果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0,(15) .
[2] 毕韵梅,赵黔榕,陈远腾,谢金伦,汪汉卿. 头孢霉AL031真菌氨基酸和无机元素分析[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001,(01) .
[3] 李星秀,李向敏,侯成林. 竹红菌甲素高产菌株筛选[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0,(02) .
[4] 项小燕,张中信,郑爱芳. 野生竹黄及其深层发酵产物的挥发性成分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
[5] 高博文,陈平,汤国庆. HA在纳米分子筛MCM-41中光谱特性研究[J]微纳电子技术, 2005,(01) .
[6] 陈维波. 浅谈激光技术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和展望[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07,(05) .
[7] 陆红霞,徐丛剑,李斌,康玉,黄倩,李立民,陈庆华. 紫杉醇纳米粒腹腔给药对大鼠卵巢癌的抑制作用及淋巴靶向性[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05) .
[8] 陈恒,龙明策,徐俊,蔡伟民. 可见光响应的氯掺杂TiO_2的制备、表征及其光催化活性[J]催化学报, 2006,(10) .
[9] 胡克信,严道南. 激光照射上迎香穴治疗变应性鼻炎31例疗效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02) .
[10] 王兵. 532nm激光治疗不同类型分支静脉阻塞的疗效[J]当代医学, 2012,(04)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 条
[1] 陈维波. 浅谈激光技术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和展望[A]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 2011 .
[2] 吴美娟,赵福运. 脉管畸形的激光治疗[A]2004'全国口腔颌面部脉管性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4 .
[3] 蔡慧敏,翁玲达,张少渊,王培晶. Q开关Nd:YAG激光治疗皮肤色素损害临床分析[A]上海市激光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5 .
[4] 张举成,刘卫. 溴代竹红菌甲素与明胶相互作用的光谱性质[A]第七届全国光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 2010 .
[5] 唐正喜,孙娜娜. 鲜红斑痣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A]2011年全国中医美容学术年会暨贵州省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激光医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1 .
[6]中药药剂学科[A]中医学与中药学学科发展报告(2006)[C], 2006 .
[7] 张自禄,胡鑫尧,孙素琴,卢为琴. 竹红菌乙素的FT-IR与FT-Raman光谱[A]分子光谱学进展(Ⅸ)[C], 1996 .
[8] 李强,何炳阳. 激光对人眼的损伤分析[A]全国第十四届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C], 2013 .
[9] 张举成,刘卫,陈显兰,李自静,张国伟,何英. 竹红菌乙素对Ⅰ型胶原蛋白的光降解[A]第八届全国光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 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