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
[1] | 田伟.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面板应力变形特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
.
|
[2] | 张树瑞. 时间累积效应对黄土斜坡稳定性的影响[D]长安大学, 2015
.
|
[3] | 王荆. 水泥土搅拌桩处治饱和尾矿砂地基模型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 2015
.
|
[4] | 戴翔. 考虑结构性饱和原状黄土的统一硬化本构模型[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24 条
[1] | 刘浜葭. 冻融和渗流耦合作用下风积土路基结构性演变规律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9
.
|
[2] | 赵彦旭. 压实黄土增湿变形的非饱和土力学研究[D]兰州大学, 2010
.
|
[3] | 徐玉胜. 大能量强夯置换法处理深圳地区软土地基的应用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09
.
|
[4] | 江辉煌. 砂井处理超软地基的固结计算[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09
.
|
[5] | 孙书伟. 微型桩结构加固边坡受力机制和设计计算理论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09
.
|
[6] | 朱剑锋. 考虑扰动影响的土体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 2011
.
|
[7] | 史海莹. 双排桩支护结构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 2010
.
|
[8] | 朱崇辉. 筑坝土料的水利工程性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
|
[9] | 徐慧峰. 基于弹性波的地下管线水平导向钻随钻探测理论与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0
.
|
[10] | 宋晶. 分级真空预压法加固高粘性吹填土的模拟试验与三维颗粒流数值分析[D]吉林大学, 2011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162 条
[1] | 张伟,陈正汉. 近岸海床边坡的稳定性及其分析方法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5,(05)
.
|
[2] | 易珍莲,梁杏,李福民,袁琴. 淤泥固结过程中孔隙特征与压缩系数的关系[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7,(04)
.
|
[3] | 马惠彪. 沿海滩涂区建筑物桩基础应用与环境影响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1,(06)
.
|
[4] | 马中南. 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2)
.
|
[5] | 姚大春,周君. 革狮路软基及季节性冻土浅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5)
.
|
[6] | 黄淑玲. 我国煤炭城市灾害与防治对策[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6)
.
|
[7] | 耿豪. 水土作用对深基坑边坡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J]安徽建筑, 2005,(02)
.
|
[8] | 鲍伏波,陈志勇. PHC管桩施工遇到孤石的高压旋喷桩加固处理[J]安徽建筑, 2006,(06)
.
|
[9] | 张玉国,边亚东,祝彦知. 边界透水性对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固结的影响[J]安徽建筑, 2007,(03)
.
|
[10] | 符国平,宁跃文. 推力桩计算的综合刚度双参数法B样条函数解[J]安徽建筑, 2009,(03)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13 条
[1] | 程展林,吴良平,丁红顺. 粗粒土组构之颗粒运动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特邀报告[C], 2007
.
|
[2] | 程展林,吴良平,丁红顺. 粗粒土组构之颗粒运动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 2007
.
|
[3] | 许勇,张季超,李伍平. 饱和软土微结构分形特征的试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 2007
.
|
[4] | 张坤勇,殷宗泽. 复杂应力条件下土体各向异性及其建模思路[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 2007
.
|
[5] | 徐辉,张光永,王靖涛. 黏土不排水条件下的应力路径损伤本构模型[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 2007
.
|
[6] | 陈正汉. 特殊土的细观结构及其演化的CT-三轴试验研究[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
|
[7] | 柳艳华,黄茂松. 循环荷载下结构性软粘土的边界面弹塑性模型[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
|
[8] | 孔亮,李学丰,赵占兵. 土体热力学本构模型的改进、验证及有限元分析[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
|
[9] | 彭芳乐,李福林,白晓宇,谭轲,龙冈文夫. 基于修正塑性功砂土的能量型弹粘塑性本构模型研究[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
|
[10] | 曾玲玲,陈晓平,刘松玉. 软土结构性及不同应力路径对本构模型的影响研究[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