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05 条
[1] 张恒. 复元活血汤对大鼠骨折转化生长因子β_1、血清Ⅰ型胶原、骨钙素表达的影响[D]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 .
[2] 刘宇霞. 402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症状分析及围绝经不同时期骨密度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 2011 .
[3] 张睿. 持续与间歇1-7天振动对抗悬吊大鼠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 2011 .
[4] 张磊. 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变化及相关因素探讨[D]吉林大学, 2011 .
[5] 吴犀翎. 补肾健脾活血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随机对照试验[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
[6] 贵仲南. 益肾密骨饮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阳虚型)临床疗效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1 .
[7] 宋文琦. 三种膳食结构对成年雌性大鼠和去卵巢大鼠骨量和骨结构的影响[D]昆明医学院, 2011 .
[8] 孙影. 骨碎补总黄酮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DBH、ADRB_2及血清LEP、IL-6、PGE_2的影响[D]暨南大学, 2011 .
[9] 翟远坤. 淫羊藿苷抗骨质疏松分子机理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 2011 .
[10] 郑炜宏. 中山市老年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证型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9 条
[1] 付雨. 雷公藤多苷致大鼠卵巢功能低下模型的病理机制与中医证候属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0 .
[2] 刘洪江. 骨康含药血清对骨质疏松大鼠MSCs成脂分化调控因子PPARγ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
[3] 马守治. 人白细胞介素-10基因治疗对去卵巢大鼠实验性牙周炎发生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 2011 .
[4] 张波. 联合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颅骨标准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1 .
[5] 齐尚锋. EDTA-Na_2脱钙模拟椎体骨质疏松体外模型的建立及其临床意义[D]山东大学, 2011 .
[6] 冯正平. p38MAPK通路在高糖诱导成骨细胞凋亡中作用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 2010 .
[7] 邓盎. 利用RNAi技术抑制ERβ表达对人成骨细胞株hFOB 1.19中TGF-β1和BMP-2表达的影响[D]中南大学, 2011 .
[8] 周晓莉. “双固一通”针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OPG/RANKL/RANK系统的调节[D]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1 .
[9] 程志安. 健骨二仙丸防治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1 .
[10] 张晓东. VEGF及其基因表达载体在TMR中促血运重建的实验形态学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 2001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68 条
[1] 程英雄,罗毅文,王斌,张志海,张文财. 男性骨质疏松与血清睾酮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0,(02) .
[2] 洪永锋,钱红,夏睿. 运动疗法对骨质疏松的作用[J]安徽医药, 2008,(11) .
[3] 贾经汉,陈秀芳,张志,王向鹏. 舒骨康煎剂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60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10,(01) .
[4] 缪辉宇,秦渭志,陈盛云. 针灸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综述[J]按摩与导引, 2008,(04) .
[5] 朱晓艳,于丽杰. 转基因胡萝卜的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 2012,(02) .
[6] 金肖青. 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概况[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1,(06) .
[7] 杨林,姚新苗,卢建华,陈于东,王靖. 益骨汤对去势大鼠的骨密度、骨生物力学的影响及相关分析[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5,(03) .
[8] 徐卫东,陆平成. 补肾复方对胸腺细胞增殖周期、胸腺一氧化氮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06) .
[9] 何钦,徐斌. 三两半治疗骨质疏松疼痛症30例[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06) .
[10] 徐宏,任德华,梁柱,王继. 强骨胶囊合阿仑磷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04)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8 条
[1] 刘宪俊,林志苇,陈耀祖,吴淑平,张建新,陈敏,黎健,潘文谦,刘兰英. 脾肾俞埋线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对血清BGP及尿Ca/Cr的影响[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全国第十九届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1 .
[2] 刘兰英,林志苇,刘宪俊,潘文谦,武志鹏,刘晓岚,吴淑平. 脾肾俞穴位埋线对原发性骨质疏松妇女内分泌激素的调控作用[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全国第十九届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1 .
[3] 刘宪俊,林志苇,陈耀祖,吴淑平,张建新,陈敏,黎健,潘文谦,刘兰英. 脾肾俞埋线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对血清BGP及尿Ca/Cr的影响[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 2011 .
[4] 刘兰英,林志苇,刘宪俊,潘文谦,武志鹏,刘晓岚,吴淑平. 脾肾俞穴位埋线对原发性骨质疏松妇女内分泌激素的调控作用[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 2011 .
[5] 姚云海,顾旭东,傅建明,李亮. 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早期脑卒中偏瘫的临床观察[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四次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养生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 2011 .
[6] 陈志德,刘军. 穴位透刺埋线法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2例[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甘肃省针灸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 2006 .
[7] 高滢贤,林红伍. 骨质疏松与颈椎病相关性研究进展[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颈椎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9 .
[8] 段晓堃,徐乐勤,李晓峰,王拥军,周重建. 健腰密骨片对去卵巢大鼠股骨近端骨显微结构的影响[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颈椎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9 .
[9] 马民. 论新世纪中医藏象研究思路与方法创新[A]全国中医藏象研究创新思路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 2001 .
[10] 卢玲,梁冰,赖申昌,马晓露. 补肾活血法在治疗慢性肾盂肾炎中作用的临床研究[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 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