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的文献。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应用、发展或评价。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0 条
[1] | 雷锋杰. 人参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 2011
.
|
[2] | 庄月娥. 水稻抑草作用关键基因的分子生态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11
.
|
[3] | 景宏伟. 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化合物Rabdosin B对莴苣幼苗根生长和根毛发育的调控作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010
.
|
[4] | 刘小磊. 荷兰水仙与风信子化感作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 2011
.
|
[5] | 董强. 有毒植物黄花棘豆化感物质释放途径及主要化感物质分离鉴定[D]甘肃农业大学, 2010
.
|
[6] | 王晓辉. 西瓜自毒物质阿魏酸降解放线菌筛选及其降解效果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
|
[7] | 孙冰清. 根系分泌物及其组分对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活化作用[D]南京农业大学, 2011
.
|
[8] | 吴敏鸿. 不同氮素水平下水稻化感作用的差异蛋白组学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06
.
|
[9] | 贾小丽. 化感水稻的遗传图谱构建及其QTL定位[D]福建农林大学, 2006
.
|
[10] | 樊安利. 穿心莲内酯和乙酰穿心莲内酯的微生物转化及活性比较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 条
[1] | 王延平. 连作杨树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酚酸的累积及其化感效应[D]山东农业大学, 2010
.
|
[2] | 陈业兵. 银胶菊化感潜力及其潜在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D]山东农业大学, 2010
.
|
[3] | 刘素慧. 大蒜连作障碍形成机理及EM缓解效应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
[4] | 马丹炜. 岩生植物金发草Pogonatherum paniceum遗传多样性及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D]四川大学, 2006
.
|
[5] | 沈荔花. 外来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入侵的化感作用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07
.
|
[6] | 熊君. 氮素营养调控水稻化感抑草作用的分子生态学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08
.
|
[7] | 何海斌. 稗草胁迫下水稻化感潜力变化及其分子机制[D]福建农林大学, 2009
.
|
[8] | 王戈. 烤烟不同品种根系分泌物与黑胫病抗性关系研究[D]云南农业大学, 2012
.
|
[9] | 应益昕. 人参连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3
.
|
[10] | 陈思敏. 穿心莲内酯干预铜绿假单胞菌BF形成及QS系统相关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3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6 条
[1] | 高红春,李富恒,周艳丽. 植物根系分泌物化感作用研究方法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 2008,(21)
.
|
[2] | 曹慕岚,李翔. 入侵植物——加拿大飞蓬对作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
.
|
[3] | 林嵩,翁伯琦. 外来植物化感作用研究综述[J]福建农业学报, 2005,(03)
.
|
[4] | 李家玉,张奇,林志华,彭晓倩,陈丽云,何海斌. 化感水稻抑草圈土壤及提取物的化感作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6)
.
|
[5] | 刘素慧,徐金强,刘庆涛,尉辉. 大蒜秸秆水浸液化感作用的研究[J]北方园艺, 2015,(09)
.
|
[6] | 项鹏宇,韩燕,云兴福. 西芹根及根际区物乙醇浸提液对黄瓜枯萎病菌的化感作用[J]华北农学报, 2008,(04)
.
|
[7] | 李勇,黄小芳,丁万隆. 根系分泌物及其对植物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 2008,(S1)
.
|
[8] | 周宝利,李燕,李东,刘娜,宁繁华,侯永侠. 化感物质松香酸对辣椒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根际微生物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 2010,(05)
.
|
[9] | 李庆华,郭沛涌,田美燕,江中央. 两种陆生植物浸提液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的化感作用[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0,(01)
.
|
[10] | 张胜菊. 蔬菜作物化感作用的研究进展[J]吉林蔬菜, 2009,(02)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