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的文献。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应用、发展或评价。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0 条
[1] | 李四维. 冠心病稳定期患者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
|
[2] | 林森. 温脾汤与金匮肾气丸治疗慢性肾衰竭阳虚证的疗效比较[D]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
|
[3] | 王玉梅. 肾衰Ⅲ号方延缓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1
.
|
[4] | 王翚. 慢性马兜铃酸肾病中医证候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4
.
|
[5] | 王红玉. 亚健康状态中医基本证候分布及生存质量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4
.
|
[6] | 赵林华. 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寒热证候分类学基础研究[D]中国中医研究院, 2005
.
|
[7] | 董阳.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中医证候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6
.
|
[8] | 李同侠. 慢性肾衰肾性骨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及演变的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6
.
|
[9] | 陈淑娇. 慢性肾小球肾炎BMP-7表达与纤维化程度、中医证型关系[D]福建中医学院, 2006
.
|
[10] | 李红旗. 川芎嗪对慢性肾衰竭血瘀证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D]湖北中医学院, 2007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4 条
[1] | 邵光新,王东,王亿平. 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证候学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7,(01)
.
|
[2] | 王红玉. 中医证候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学报, 2003,(12)
.
|
[3] | 孙畋,魏仲南. 对保护腹透患者残余肾功能的中西医治疗评析[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9,(04)
.
|
[4] | 吴凌波,何立群. 慢性肾脏病病理与中医辨证动态变化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5,(10)
.
|
[5] | 熊飞,董骏武,余秉治. 肾衰合剂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 2007,(09)
.
|
[6] | 熊飞,董骏武,余秉治. 肾衰合剂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7,(10)
.
|
[7] | 舒静,王怡,陈刚,毛志国,吴灏,徐海燕.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中医证型研究和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8,(10)
.
|
[8] | 唐娟,魏仲南. 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辨治研究概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03)
.
|
[9] | 陈刚毅,汤水福. 尿毒清胶囊对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新中医, 2009,(08)
.
|
[10] | 胡佳,李志明. 脑钠肽与慢性肾脏病肾功能水平及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9,(08)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 牟新,马国玲,周迪夷,周旦阳.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在观察中医证候演变中的意义[A]“新成果·新进展·新突破”中华中医药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第三次中华中医药科技成果论坛论文集[C], 201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