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的文献。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应用、发展或评价。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 条
[1] 吴红梅. 多酚氧化酶酶源筛选及酶法制取茶色素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 2004 .
[2] 田玉庭. 源于澳洲青苹果的多酚氧化酶(PPO)特性及阻氧抑制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 .
[3] 陈晓敏. 茶黄素固定化酶生物合成及其稳定性研究[D]浙江大学, 2007 .
[4] 罗耀红. 漆酶对苹果多酚的酶促氧化及其产物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
[5] 黄涛. 桑叶多酚氧化酶分离纯化及其酶学性质的研究[D]广西大学, 2008 .
[6] 刘政权. 多酚氧化酶体外氧化技术优化速溶红茶品质的工艺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 .
[7] 吴琼. 不同年份六堡茶的理化性质及冠突散囊菌的液体发酵[D]东北农业大学, 2012 .
[8] 房贤坤. 茶红素的制备及生物学活性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 2011 .
[9] 鲜殊. 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在高茶黄素含量茶色素制备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 2012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王乃栋. 茶多酚氧化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工程菌的构建[D]山东农业大学, 2012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1 条
[1] 袁祖丽,刘秀敏,李华鑫,孙晓楠. 应用于茶学领域的植物生物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 2008,(12) .
[2] 屠幼英,梁慧玲,杨贤强,陈利燕. 高纯度茶色素产品的化学组成与检测[J]茶叶, 2002,(04) .
[3] 马士成,于海宁,沈生荣. 茶绿色素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进展[J]茶叶, 2007,(01) .
[4] 赵熙,粟本文,郑红发,黄怀生,袁英芳. 生物技术在茶叶加工领域的研究进展[J]茶叶科学技术, 2009,(01) .
[5] 吴红梅,萧慧,刘刚,陈治锋. 多酚氧化酶的研究进展[J]茶业通报, 2004,(02) .
[6] 廖书娟,童华荣,吉当玲. 生物工程技术在茶学领域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 2005,(02) .
[7] 杨昭,王军,仇厚援,谭琳,李芬芳,李奕星,袁德保,陈文学. 青香蕉多酚氧化酶的提取工艺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 2014,(07) .
[8] 凌甜,刘仲华. 儿茶素酶促制备茶黄素的研究进展[J]茶叶通讯, 2014,(02) .
[9] 张雅芬,李彧娜,尤文元,田亚平,华子安. 银杏外种皮多酚氧化酶的研究[J]江苏食品与发酵, 2005,(02) .
[10] 张雅芬,李彧娜,尤文元,田亚平,华子安. 银杏外种皮多酚氧化酶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5,(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