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的文献。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应用、发展或评价。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8 条
[1] 荣少英. 甜高粱和普通高粱对水分适应性的研究[D]河南大学, 2011 .
[2] 刘秀萍. 阴香抗逆性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 2011 .
[3] 田魏龙. 沙棘六个种(品种)对干旱胁迫的响应[D]甘肃农业大学, 2010 .
[4] 路艳红. 栽培措施对北京几种常绿阔叶植物越冬适应性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 2004 .
[5] 何玉惠. 两种驼绒藜属植物抗旱性生理生化指标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 2005 .
[6] 杨鑫光. 霸王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及根系提水研究[D]兰州大学, 2006 .
[7] 李健. 滨藜属四种植物抗旱性生理生化指标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 2006 .
[8] 黎燕琼.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几种木本植物的抗旱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 2006 .
[9] 李源. 鸭茅抗旱性综合评价及抗旱机理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 2007 .
[10] 刘君娣. 杏树三品种抗旱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 2007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 条
[1] 种培芳. 荒漠植物红砂、白刺和沙拐枣抗旱指标及抗旱性综合评价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 2010 .
[2] 黄修梅. 沙芥与斧形沙芥生理生态适应性及生殖生物学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 .
[3] 李春明. 杨树品系低温生理响应及相关差异蛋白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 2011 .
[4] 种培芳. 荒漠植物红砂、白刺和沙拐枣抗旱指标及抗旱性综合评价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 2010 .
[5] 韩瑞宏. 苗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06 .
[6] 徐娜. 低温胁迫对锦熟黄杨生理特性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 2007 .
[7] 德永军. 中间锦鸡儿带状林地根系和土壤水分特征及抗旱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9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6 条
[1] 杨鑫光,傅华,牛得草. 干旱胁迫下幼苗期霸王的生理响应[J]草业学报, 2007,(05) .
[2] 王庆彬,王恩姮,姜中珠,周一杨. 黑土区常见树种水分生理适应性及抗旱特性[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9,(01) .
[3] 何玉惠,蒋志荣,王继和. 两种驼绒藜属植物的抗旱生理研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5,(02) .
[4] 罗芳芳,周睿,苏文华,吴杰英. 干旱对滇中高原典型植物含水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12,(26) .
[5] 王艳慧,王赞,孙桂枝,李源,高洪文,王雪征. 干旱胁迫下胶质苜蓿苗期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 2008,(S2) .
[6] 张旭颖,王玲玲,关旸,徐娜. 干旱胁迫对小叶黄杨幼苗膜脂过氧化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0,(02) .
[7] 荣少英,郭蜀光,张彤. 干旱胁迫对甜高粱幼苗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 2011,(04) .
[8] 陈静,邢菊香,李春红. 绣球绣线菊和土庄绣线菊强的抗旱生理特性比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
[9] 张强,杨占,卢元. 野生忍冬水分分布及变化趋势的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 2014,(06) .
[10] 黎燕琼,郑绍伟,陈泓,刘军,吴永波,慕长龙. 林木抗旱性研究及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 2007,(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