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的文献。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应用、发展或评价。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 条
[1] 陈冲. 烟粉虱生物型鉴定、抗药性监测、杀虫剂的配方筛选及其增效生化机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10 .
[2] 卢清会. 明光地区茄果类蔬菜害虫的发生及防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9 .
[3] 吴秋芳. 烟粉虱(Bemisia tabaci)发生危害规律及防治技术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 .
[4] 王伟. 敦煌市棉田烟粉虱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 2007 .
[5] 沈媛. 中国部分地区烟粉虱生物型研究[D]扬州大学, 2007 .
[6] 张莉. 江苏地区棉花烟粉虱种群研究[D]扬州大学, 2008 .
[7] 周丹丹. 棉花对烟粉虱刺吸胁迫的生理响应[D]甘肃农业大学, 2008 .
[8] 杨世武. 植绥螨[Typhlodromips (Amblyseius)swirskii(Athias-Henriot)(Acarina:Phytoseiidae)]规模繁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09 .
[9] 周婷. 保定地区甘蓝害虫的发生动态及几种新型药剂的毒力评价[D]河北农业大学, 2014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罗宏伟. 小黑瓢虫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05 .
[2] 何玉仙. 烟粉虱种群抗药性及其机理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06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 条
[1] 褚栋,王斌,张四海,陶云荔,刘国霞. 一种快速鉴别烟粉虱与温室白粉虱成虫的方法——复眼镜检法[J]昆虫知识, 2008,(01) .
[2] 张晓曼,王甦,罗晨,张帆. B型烟粉虱在甘蓝上的产卵行为观察[J]环境昆虫学报, 2014,(06) .
[3] 杨爱宾,孟增祥,陆建高,马建芳,李文萍. 两种替代农药防治保护地蔬菜烟粉虱药效示范[J]天津农林科技, 2007,(05) .
[4] 朱国仁. 外来入侵生物-B型烟粉虱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J]中国蔬菜, 2005,(S1) .
[5] 吴孔明,徐广,郭予元. 华北北部地区棉田烟粉虱成虫季节性动态[J]植物保护, 2001,(02) .
[6] 徐静,张青文,邓曙东,周世文. 湖北棉区转Bt基因棉对烟粉虱种群动态的影响研究[J]植物保护, 2003,(05) .
[7] 张慧杰,段国琪,张战备,刘珍,梁哲军,张冬梅. 西葫芦银叶病叶片的光合生理与解剖学特征[J]植物病理学报, 2005,(04) .
[8] 胡敦孝,吴杏霞. 银叶粉虱发生的指示植物——西葫芦银叶[J]植物检疫, 2001,(03) .
[9] 戴鹏,刘林州,臧连生,张俊杰,阮长春,万方浩. 海氏桨角蚜小蜂对不同龄期Q隐种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的取食和寄生选择[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4,(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