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的文献。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应用、发展或评价。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1 条
[1] | 詹君. 紫茎泽兰延长马铃薯贮藏期的效应及有效成分分离[D]四川农业大学, 2011
.
|
[2] | 苑子夜. 杜仲叶抗氧化性及主成分合成积累动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
|
[3] | 苗磊. 杜仲叶中绿原酸的提取和纯化[D]北京化工大学, 2011
.
|
[4] | 魏锐. 不同月份杜仲叶中绿原酸含量分析及提取工艺研究[D]陕西理工学院, 2011
.
|
[5] | 黄勇. 杜仲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03
.
|
[6] | 李宇萍. 杜仲中松脂醇二葡萄糖甙和京尼平甙酸的提取、纯化及测定[D]中南大学, 2004
.
|
[7] | 贺前锋. 杜仲中几种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及测定[D]中南大学, 2004
.
|
[8] | 彭金年. 杜仲醇的提取分离及合成积累动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
.
|
[9] | 蒙秋霞. 小叶锦鸡儿黄酮类化合物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
.
|
[10] | 张辰露. 矿质元素对绞股蓝生长发育及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 条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1 条
[1] | 魏锐,田惠玲,周建军,刘益红.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杜仲叶中绿原酸水提工艺[J]安徽农业科学, 2011,(07)
.
|
[2] | 张强,苏印泉,苑子夜,朱铭强. 杀青工艺对杜仲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J]北方园艺, 2011,(23)
.
|
[3] | 李霞,杨立学,阎秀峰. 一年生黄檗幼苗药用生物碱的分布及其含量变化[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2)
.
|
[4] | 周莉英,黎斌,苏印泉. 杜仲含胶细胞形态特征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 2001,(03)
.
|
[5] | 翟金兰,董娟娥,张博勇,王邈,张康健. 杜仲优系有效成分性状稳定性与增长率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 2003,(02)
.
|
[6] | 马惠玲,韩学文,董娟娥,张博勇,张鞍灵. 杜仲次生代谢物合成积累与物候期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 2003,(09)
.
|
[7] | 赵德义,高锦明,许爱遐,董娟娥,张康健. 杜仲黄酮指纹图谱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 2003,(11)
.
|
[8] | 赵德义,徐爱遐,董娟娥,张鞍灵,薛三勋,张康健. 大枣对杜仲风味修饰与功效增强作用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 2004,(07)
.
|
[9] | 董娟娥,梁宗锁. 植物次生代谢物积累量影响因素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 2004,(10)
.
|
[10] | 李琰,董娟娥,姜在民,唐锐. 杜仲愈伤组织中次生代谢产物积累动态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 2004,(11)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 龚明贵,朱文学,白喜婷. 不同贮藏方式对杜仲雄花活性成分的影响[A]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7
.
|
[2] | 陈士林,索风梅,韩建萍,谢彩香,姚辉,李西文,李滢. 中国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研究[A]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2006中药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 200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