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的文献。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应用、发展或评价。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 条
[1] 曹明宇. 中药挥发油绿色提取技术的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 2011 .
[2] 白金锁. 藜芦生物碱绿色提取技术的研究物[D]河北科技大学, 2011 .
[3] 王燕. 青岛大气气溶胶多环芳烃分析及其分布规律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03 .
[4] 刘菁. 成都市城区大气气溶胶特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04 .
[5] 李强. 济南市大气颗粒物上多环芳烃的分析和来源解析研究[D]山东大学, 2006 .
[6] 倪刘建. 南京市不同功能区大气降尘性质及其对土壤影响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6 .
[7] 李先碧. 一种小型超临界CO_2萃取装置的开发与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 2007 .
[8] 刘江钒. 运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萃取水溶液中碱金属离子的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 2009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 条
[1] 王仲英,李香兰. GC/MS分析活性炭车间及周围大气中的PAHs[J]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2000,(01) .
[2] 但德忠,袁东. 环境样品分析[J]分析试验室, 2000,(03) .
[3] 叶玉兰.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国内的研究及应用[J]河北化工, 2004,(06) .
[4] 陈武,李凡修,梅平.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3,(02) .
[5] 曾桂华.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进展[J]能源环境保护, 2007,(03) .
[6] 文翔,辛朝.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6) .
[7] 岳 松.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环境保护与治理中的应用[J]四川环境, 2002,(02) .
[8] 张征云,孙贻超,温娟,邓小文,刘金霞.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J]污染防治技术, 2004,(03) .
[9] 马承愚,姜安玺,彭英利.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进展[J]现代化工, 2002,(11) .
[10] 陈磊,叶凡,郑辛.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J]新疆环境保护, 2008,(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