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的文献。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应用、发展或评价。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7 条
[1] | 闫霞. 绿洲人口变化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 2010
.
|
[2] | 尹业彪. 基于3S技术的焉耆绿洲水土安全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 2010
.
|
[3] | 陈明. 都兰绿洲水资源利用规划研究与防沙治沙技术[D]北京林业大学, 2011
.
|
[4] | 吴湧彬. 环塔里木盆地绿洲城镇空间结构研究[D]兰州大学, 2011
.
|
[5] | 韩娜娜. 绿洲区耕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研究[D]兰州大学, 2011
.
|
[6] | 初玉. 土壤水盐动态变化对绿洲稳定性的影响研究[D]新疆大学, 2002
.
|
[7] | 常晓舟. 绿洲历史文化名城张掖持续发展与保护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002
.
|
[8] | 卢爱刚. 绿洲城镇化对水资源的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003
.
|
[9] | 康国飞. 绿洲农业区可持续性综合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04
.
|
[10] | 潘旭东. 玛河流域绿洲农业生态系统土壤分异规律及开发利用方向[D]石河子大学, 2005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4 条
[1] | 阿布都热合曼·哈力克. 新疆且末绿洲适度规模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 2011
.
|
[2] | 张远东. 荒漠绿洲过渡带植被与绿洲稳定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02
.
|
[3] | 韦如意. 绿洲稳定性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 2004
.
|
[4] | 师庆东. 基于FVC指数对1982~2000年中国西部干旱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分析[D]南京气象学院, 2004
.
|
[5] | 周跃志. 绿洲稳定、高效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以新疆阜康为例[D]新疆大学, 2004
.
|
[6] | 刘新平. 新疆绿洲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04
.
|
[7] | 黄领梅. 水文要素对人类活动响应的研究——以和田河流域为例[D]西安理工大学, 2005
.
|
[8] | 龚斌. 基于遥感技术的黑河下游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
.
|
[9] | 王水献. 开孔河流域绿洲水土资源开发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 2008
.
|
[10] | 孟晓军. 西部干旱区单体绿洲城市经济增长中的水资源约束研究[D]新疆大学, 2008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3 条
[1] | 王开勇,杨乐,庞玮,潘旭东,张凤华. 绿洲学学科发展趋势分析及对策思考(英文)[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09,(05)
.
|
[2] | 王开勇,杨乐,庞玮,潘旭东,张凤华. 绿洲学学科发展的趋势分析及对策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 2009,(12)
.
|
[3] | 张勃,张凯. 干旱区绿洲空间分异演化研究——以黑河流域绿洲为例[J]冰川冻土, 2002,(04)
.
|
[4] | 周在明,李晓东,谢国辉. 新疆天山北坡3种地表植被指数检测方法与监测[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7,(11)
.
|
[5] | 杜宏茹,刘毅. 我国干旱区绿洲城市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 2005,(02)
.
|
[6] | 樊自立,穆桂金,马英杰,马映军. 天山北麓灌溉绿洲的形成和发展[J]地理科学, 2002,(02)
.
|
[7] | 张勃,程国栋. 黑河绿洲坡面分异演化研究[J]地理科学, 2003,(02)
.
|
[8] | 顾峰雪,张远东,潘晓玲,初雨,师庆东. 水盐动态与土地利用变化相互作用的分析[J]地理学报, 2003,(06)
.
|
[9] | 谢国辉,李晓东,周立平,王润元,武鹏飞. 气候因子影响天山北坡植被指数时空分布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 2007,(06)
.
|
[10] | 王亚俊,焦黎. 中国绿洲分区及其基本类型[J]干旱区地理, 2000,(04)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