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的文献。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应用、发展或评价。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6 条
[1] 李时民. 氧化铝生产蒸发工序用能分析及节能工程[D]中南大学, 2011 .
[2] 武春阳. 基于(火用)分析的氧化铝双流法溶出系统节能研究[D]中南大学, 2011 .
[3] 张风云. 氯碱化工企业能量流分析研究[D]天津大学, 2012 .
[4] 刘振国. 基于(火用)分析的氧化铝双流法溶出过程的智能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 2009 .
[5] 陈秀琼. 基于能值和(火用)的钢铁工业园区可持续性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 2009 .
[6] 曾宏宇. 转炉炼钢过程的(火用)分析[D]东北大学 , 2009 .
[7] 宋国辉. 基于(火用)分析的氧化铝生产蒸发工序节能研究[D]中南大学, 2009 .
[8] 杨双欢. SKS氧气底吹炉炼铅过程的热力学分析与节能研究[D]中南大学, 2010 .
[9] 李德雄. 钢铁企业物流对能耗与污染物排放影响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 2012 .
[10] 郑清. 钢厂中低温余热利用节能(火用)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 2012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
[1] 蒋爱华. 泛(火用)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 2011 .
[2] 龙妍. 基于物质流、能量流与信息流协同的大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09 .
[3] 王艳红. 面向绿色制造的钢铁制造系统辅料资源运行特性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 2013 .
[4] 齐海. 中国主要金属冶炼及延压业的(火用)效率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 条
[1] 蔡九菊,吴复忠,李军旗,张金柱. 高炉-转炉流程生产过程的硫素流分析[J]钢铁, 2008,(07) .
[2] 陈林根,杨博,谢志辉,孟凡凯,戈延林,孙丰瑞. 高炉余能余热驱动回热布雷顿CCHP装置灿用分析[J]钢铁研究, 2013,(05) .
[3] 宋彦坡,董武,彭小奇,张建智,潘姝静. 链篦机球团预热系统能耗分析及优化[J]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 2012,(04) .
[4] 杨博,陈林根,孙丰瑞. 高炉余能余热驱动不可逆中冷回热燃气轮机热电联产装置的经济性能研究[J]节能, 2013,(04) .
[5] 沈勋,陈林根,夏少军,孙丰瑞. 钢铁流程能耗分析及节能技术的研究进展[J]节能, 2015,(08) .
[6] 蒋爱华,蒋琪琳,余煌. 低温河水的量及其利用分析[J]制冷与空调, 2010,(05) .
[7] 蒋爱华,杨双欢,梅炽,时章明,朱小军. SKS炼铅氧气底吹炉的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
[8] 张建智,彭小奇,李时民,宋彦坡,伍雁鹏. 基于热分析和分析的氧化铝生产蒸发工序节能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11) .
[9] 郭同来,储满生,柳政根,王兆才,唐珏,付小佼. 高炉喷吹焦炉煤气操作的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8) .
[10] 沈永兵,张海平. 带补燃的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的研究[J]冶金能源, 2014,(03)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王忠锋,于文召,朱珍,李力刚,黄剑龙. 物联网在冶金工业能源管理中的应用[A]2010中国仪器仪表学术、产业大会(论文集2)[C], 2010 .
[2] 周凤禄,张廷安. 氧化铝厂的物质流和能量流及其相互关系[A]第十三届(2009年)冶金反应工程学会议论文集[C], 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