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的文献。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应用、发展或评价。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2 条
[1] | 寻培之. 水稻千粒重的遗传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10
.
|
[2] | 孙宁. 超高产玉米群体结构及光合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 2011
.
|
[3] | 邓理楠. 超级稻病虫害发生特点及药剂防治技术[D]江西农业大学, 2011
.
|
[4] | 张淑娟. 丛枝菌根在水稻清洁生产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
.
|
[5] | 陈献功. 利用RILs和3个杂交组合6个世代对粳稻穗角和每穗颖花数的遗传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 2006
.
|
[6] | 宋福金. 寒地水稻两段式育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6
.
|
[7] | 吕彬. 寒地早粳稻米品质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6
.
|
[8] | 张心明. 稻米中农药残留累积规律及治理策略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7
.
|
[9] | 王合勤. 超级稻新两优6号高产制种和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安徽农业大学, 2008
.
|
[10] | 虞国平. 水稻在我国粮食安全中的战略地位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 条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7 条
[1] | 虞国平. 我国稻谷供需的中长期预测[J]现代农业科技, 2009,(23)
.
|
[2] | 张玉屏,朱德峰,林贤青,陈惠哲,杨礼彬. 不同栽培因子对超级稻秧苗生长的影响[J]福建农业学报, 2009,(04)
.
|
[3] | 林泽川,曹立勇. 水稻株型相关基因的定位与克隆研究进展[J]中国稻米, 2014,(01)
.
|
[4] | 徐国伟,李帅,赵永芳,陈明灿,李友军. 秸秆还田与施氮对水稻根系分泌物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研究[J]草业学报, 2014,(02)
.
|
[5] | 吕彬. 优质早熟超级稻品种龙粳18的选育[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7,(05)
.
|
[6] | 张淑华,潘国君,鄂文顺,陈书强,关世武,王翠,周通. 黑龙江省水稻育种成就与展望[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2,(05)
.
|
[7] | 邓理楠,李保同,徐月明,石庆华,潘晓华. 双季超级稻病虫发生特点及药剂防治技术[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1,(04)
.
|
[8] | 陈大洲,江莉,刘红安,裴桂兰. 江西水稻育种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江西农业学报, 2006,(04)
.
|
[9] | 罗玉水. 三明市超级稻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6,(02)
.
|
[10] | 龚金龙,张洪程,李杰,常勇,戴其根,霍中洋,许轲,魏海燕,李德剑,李邴维,沙安勤,周有炎,罗学超,刘国林. 超级稻生态育种及超高产栽培特征与途径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1,(0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