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的文献。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应用、发展或评价。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黄翠萍. 火龙果花的化学成分研究及黄酮、三萜和木脂素类化合物的质谱解释[D]广西师范大学, 2010 .
[2] 赵珍珍. 红肉火龙果色素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化学成份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 2012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 条
[1] 林宝亭,王远超. 玉林地区气象条件对火龙果种植适宜性分析[J]园艺与种苗, 2011,(02) .
[2] 刘颖,刘艳军,黄俊轩,王丹丹. 火龙果的组培快繁研究[J]园艺与种苗, 2011,(06) .
[3] 庄明珠,刘青茹,李婉霞,章旋,林仁望,韦庆益. 多酚类物质和金属离子对火龙果果皮色素稳定性的影响[J]现代食品科技, 2011,(11) .
[4] 朱春华,李进学,龚琪,高俊燕,岳建强. 火龙果加工综合利用状况[J]保鲜与加工, 2014,(01) .
[5] 李绍波,卢文学,杨正来,李秀良. 火龙果活性菌奶的研究[J]中国乳业, 2010,(11) .
[6] 高国丽,张冰雪,乔光,刘涛,彭志军,王彬,蔡永强,文晓鹏. 火龙果种质资源的耐寒性综合评价[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4,(03) .
[7] 叶春林,胡君欢. 温室栽培火龙果开花结果观测初报[J]宁波农业科技, 2014,(04) .
[8] 袁亚芳,陈明贤,陈清西,庄卫东,郑金水. 福建地区火龙果种质资源调查及ISSR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 2013,(34) .
[9] 李映娟,何耀莹,杨斌,柳静,尹芳,张无敌. 火龙果果皮产沼气发酵实验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