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的文献。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应用、发展或评价。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 条
[1] 吴康华. 基于量子化学方法的煤氧吸附特性模拟实验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 2011 .
[2] 阳兴洋. 声震法促进煤层气解吸扩散流动的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 2011 .
[3] 吴文忠. 神东煤惰质组结构特征及其与CH_4、CO_2和H_2O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D]太原理工大学, 2010 .
[4] 王洁. 车集矿二_2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及突出区域预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 2012 .
[5] 于明科. 无烟煤瓦斯解吸特征及矿井防突应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 2013 .
[6] 宋晓. 声波作用下煤层气吸附解吸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 2014 .
[7] 付嫱. 多相流体影响下深煤层甲烷解吸规律的分子模拟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 2014 .
[8] 张敏. 气体压力升降过程含瓦斯煤变形与渗流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 2014 .
[9] 陈震. 望峰岗选煤厂瓦斯监控系统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 2015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 条
[1] 刘纪坤. 煤体瓦斯吸附解吸过程热效应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2 .
[2] 郝富昌. 基于多物理场耦合的瓦斯抽采参数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2 .
[3] 张国华. 外液侵入对含瓦斯煤体瓦斯解吸影响实验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1 .
[4] 孙丽娟. 不同煤阶软硬煤的吸附—解吸规律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3 .
[5] 王会杰. 深部裂隙煤岩渗流性质的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3 .
[6] 杨涛. 煤体瓦斯吸附解吸过程温度变化实验研究及机理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4 .
[7] 王保玉. 晋城矿区煤体结构及其对煤层气井产能的影响[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5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9 条
[1] 李树刚,赵鹏翔,林海飞,潘宏宇,成连华,魏宗勇. 混煤质量比对吸附常数及放散初速度的影响[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5) .
[2] 林海飞,赵鹏翔,李树刚,成连华,李志梁,索亮. 水分对瓦斯吸附常数及放散初速度影响的实验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 2014,(02) .
[3] 岳高伟,刘军,王兆丰. 基于真实气体状态方程的煤层瓦斯含量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4,(05) .
[4] 简星,关平,张巍. 煤中CO_2的吸附和扩散:实验与建模[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2,(04) .
[5] 范衡,赵发军. 残存瓦斯含量影响因素分析[J]煤矿安全, 2012,(03) .
[6] 尹光志,蒋长宝,许江,彭守建,李文璞. 含瓦斯煤热流固耦合渗流实验研究[J]煤炭学报, 2011,(09) .
[7] 王俊峰,张力,赵东. 温度及含水率对切削原煤吸附瓦斯特性的影响[J]煤炭学报, 2011,(12) .
[8] 冯艳艳,储伟,孙文晶. 储层温度下甲烷的吸附特征[J]煤炭学报, 2012,(09) .
[9] 郑万成,邓小松,李一波. 混合煤样中软分层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2,(12) .
[10] 李一波,郑万成,王凤双. 煤样粒径对煤吸附常数及瓦斯放散初速度的影响[J]煤矿安全, 201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