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的文献。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应用、发展或评价。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1 条
[1] | 陈红玲. 场地开挖对带地下室建筑结构地震作用影响的研究[D]重庆大学, 2007
.
|
[2] | 王臣. 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的弹塑性反应谱研究[D]中南大学, 2008
.
|
[3] | 王恒知. 场地地震反应分析中的地震动输入影响研究[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2009
.
|
[4] | 聂春晓. 场地动力特性的地形效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13
.
|
[5] | 刘强. 地震场地响应分析及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13
.
|
[6] | 陈晖. 红土地地铁车站结构抗震问题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 2013
.
|
[7] | 张黎.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管形通道的地震响应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 2013
.
|
[8] | 王洪龙. 考虑接头力学特性的盾构隧道地震响应分析[D]天津大学, 2012
.
|
[9] | 王亮. 基于KiK-net强震台网的土层地震动特性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14
.
|
[10] | 刘琨. 地形条件对地震动参数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2011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 条
[1] | 韩锡勤,徐学勇. 地下隧道工程抗震分析方法综述[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0,(S2)
.
|
[2] | 李忠献,王洪龙,李宁. 考虑接头力学特性的盾构隧道地震响应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2,(06)
.
|
[3] | 徐龙军,张相忠,胡进军. 地下工程震害与地下地震动的位移特征[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2008,(03)
.
|
[4] | 朱云江,李宁新. 地震波场地反应新探[J]人民珠江, 2010,(S1)
.
|
[5] | 徐龙军,谢礼立,胡进军. 抗震设计谱的发展及相关问题综述[J]世界地震工程, 2007,(02)
.
|
[6] | 胡少伟,牛志国,陆俊. 码头成层地基中地震动的非线性反演方法[J]水运工程, 2010,(04)
.
|
[7] | 徐龙军,谢礼立,胡进军. 地下地震动工程特性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 2006,(0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