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的文献。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应用、发展或评价。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0 条
[1] | 李俊彬. 金银花ISSR分子标记[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8
.
|
[2] | 莫文娟. 泡桐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0
.
|
[3] | 杨玉洁. 湖南马尾松种子园遗传多样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0
.
|
[4] | 占志勇. 不同地理种源鹅掌楸的ISSR遗传分析[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0
.
|
[5] | 王东娜. 胡桃楸天然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11
.
|
[6] | 陈木兰. 红掌组培苗移栽技术研究及10个红掌品种ISSR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 2011
.
|
[7] | 严华. 几种国兰形态学及ISSR分子鉴定[D]四川农业大学, 2011
.
|
[8] | 李晓楠. 山西省华北落叶松天然种群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D]山西大学, 2011
.
|
[9] | 郑芳. 用ISSR标记检测中国大陆绒螯蟹种群遗传多样性[D]南京师范大学, 2006
.
|
[10] | 杨玉玲. 杉木种质资源遗传分析及无性系、杂交种ISSR指纹鉴定[D]福建农林大学, 2006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
[1] | 吴庆禹. 异色瓢虫不同色斑类型遗传多样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07
.
|
[2] | 李毳. 油松天然种群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地位分析[D]山西大学, 2008
.
|
[3] | 王晓明. 灰毡毛忍冬新品种ISSR分子标记及组织培养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2
.
|
[4] | 腰政懋. 辽东冷杉的光能和水分利用效率及其种源遗传变异规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5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1 条
[1] | 罗海燕,陈业渊. ISSR分子标记及其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 2008,(19)
.
|
[2] | 宁静,李健权,董丽娟,杨阳,张曙光,谭正初,钟兴刚,朱旗,彭继光,黄建安. “黄金茶”特异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J]茶叶科学, 2010,(02)
.
|
[3] | 冯亮亮,唐红,李毅,马彦军,苏世平. 甘肃红砂不同种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草业学报, 2011,(01)
.
|
[4] | 杨玉玲,马祥庆,张木清. ISSR分子标记及其在树木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J]亚热带农业研究, 2006,(01)
.
|
[5] | 郑世群,刘金福,吴则焰,洪伟,徐道炜,何中声. 孑遗植物水松基因组DNA提取及ISSR反应体系建立[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2)
.
|
[6] | 阿衣加玛丽·库都热提,王红芳,鲍蕾,葛剑平. 红松和西伯利亚红松遗传关系的分子证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6)
.
|
[7] | 陈升侃,项东云,邓紫宇,梁建新,蓝必布,李昌荣,梁机. 粗皮桉ISSR-PCR反应体系优化[J]桉树科技, 2015,(01)
.
|
[8] | 宁静,黄建安,李娟,钟兴刚,朱旗. 茶树ISSR-PCR反应体系的正交优化[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4)
.
|
[9] | 李红艳,罗旭,张海峰. 分子标记在松科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1,(03)
.
|
[10] | 张一,储德裕,金国庆,周志春,秦国峰. 马尾松1代育种群体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林业科学研究, 2009,(06)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