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的文献。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应用、发展或评价。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4 条
[1] | 余韩开宗. 薯蔓特性与施肥对甘薯块根形成的影响[D]西南大学, 2011
.
|
[2] | 王贤. 甘薯渣发酵制备酒精及其醪液中膳食纤维的物化特性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 2011
.
|
[3] | 宋朝建. 不同农艺措施对高淀粉甘薯的调控效应研究[D]西南大学, 2007
.
|
[4] | 李郁. 甘薯可溶性蛋白的提取、纯化及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 2007
.
|
[5] | 何伟忠. 甘薯颗粒全粉的加工工艺、品质评价体系及其相关性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 2007
.
|
[6] | 陈宇星. 干物质差异甘薯的农艺调控效应研究[D]西南大学, 2008
.
|
[7] | 涂强. 甘薯发酵饮料的研制[D]华中农业大学, 2009
.
|
[8] | 林华. 甘薯全粉制粉工艺及其应用于面包的特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09
.
|
[9] | 郭祖锋. 甘薯渣中果胶提取纯化及物化特性研究[D]河南科技学院, 2012
.
|
[10] | 吴问胜. 紫心甘薯“赣薯1号”主要特征特性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 2011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6 条
[1] | 郭其茂. 福建甘薯种质资源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 2006,(09)
.
|
[2] | 柯清标,张禄祥,万忠,房伯平. 2008年度广东省甘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 2009,(03)
.
|
[3] | 胡良龙,田立佳,计福来,张会娟,王冰,刘敏基. 国内甘薯生产收获机械化制因思索与探讨[J]中国农机化, 2011,(03)
.
|
[4] | 胡良龙,胡志超,谢一芝,田立佳,计福来,王冰. 我国甘薯生产机械化技术路线研究[J]中国农机化, 2011,(06)
.
|
[5] | 胡良龙,胡志超,王冰,田立佳,计福来,于向涛. 国内甘薯生产机械化研究进展与趋势[J]中国农机化, 2012,(02)
.
|
[6] | 吴翠荣,卢森权,李彦青,黄咏梅,李慧峰,陈天渊. 广西甘薯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利用概述[J]广西农业科学, 2010,(08)
.
|
[7] | 胡良龙,胡志超,胡继红,田立佳,计福来,王冰. 我国丘陵薄地甘薯生产机械化发展探讨[J]中国农机化, 2012,(05)
.
|
[8] | 李平,余双强,曾舟华. 超声波处理薯渣发酵制乙醇的工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2,(30)
.
|
[9] | 胡良龙,田立佳,胡志超,计福来,王冰,马标. 4GS―1500型甘薯宽幅收获机的研究设计与试验[J]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3,(03)
.
|
[10] | 黄天宝,袁九香,辜仁顺,章彪雄,吴昌强,陈伟民,熊文. 江西红壤旱地不同栽插密度对赣薯2号的结薯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 2013,(17)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