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的文献。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应用、发展或评价。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8 条
[1] 张静洁. 油松种群遗传多样性与环境相关性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11 .
[2] 单存海. 镉胁迫诱导拟南芥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变化的分子诊断[D]沈阳农业大学, 2011 .
[3] 蒋开军. 湖南部分柑桔野生资源及栽培品种的RAPD分析[D]湖南农业大学, 2004 .
[4] 郭海. 毛白杨再生体系建立和rolB基因遗传转化技术[D]北京林业大学, 2004 .
[5] 梁昭全. 大豆种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QTL分析[D]广西大学, 2005 .
[6] 范丽景. 板栗AFLP银染技术体系建立及遗传多样性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05 .
[7] 马明臻. 梨品种AFLP指纹图谱的构建[D]河北农业大学, 2005 .
[8] 胡雄贵. 石刁柏多倍体诱导与辐射诱变的分子鉴定[D]湖南农业大学, 2005 .
[9] 何勇. 农杆菌介导草坪植物抗除草剂基因的遗传转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05 .
[10] 吴海滨. 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QTL定位及一个极度偏分离分子标记的分析[D]贵州大学, 2006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2 条
[1] 朱卫华. 卟啉类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D]江苏大学, 2011 .
[2] 刘怀年. 骨干亲本蜀恢527的全基因组扫描以及产量相关性状的QTL[D]四川农业大学, 2011 .
[3] 王文江. 柿(Diospyros kaki Thunb.)优良品种AFLP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04 .
[4] 郑景生. 再生稻高产栽培特性与相关性状的基因定位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04 .
[5] 农友业. 植酸酶基因的克隆及转化玉米的研究[D]广西大学, 2005 .
[6] 梁慧珍. 大豆子粒性状的遗传及QTL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 .
[7] 裴黎. 毒品原植物大麻DNA检测技术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 2007 .
[8] 凌丽俐. 转C_4光合酶基因水稻的光合特性及生理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 2007 .
[9] 任民. 烟草(N.tabacum L.)高香气特征性状的鉴定及其分子标记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8 .
[10] 朱云华. 萱草属(Hemerocallis spp.)种质资源亲缘关系及种内杂交新种质选择[D]南京林业大学, 2010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11 条
[1] 张海泉,符晓棠,杨国荣,郎杰. 不同提取条件对DNA质量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 2006,(06) .
[2] 朱美霞,孟艳玲,陈良兵. 大豆与棉花抗性基因类似物的同源性比较及其进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5,(02) .
[3] 全妙华,蒋向辉,陈东明. 四棱豆杂交关键技术与杂交一代的分子鉴定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7,(14) .
[4] 刘卫今,蒋勇,完迪迪. 简单高效的感受态细胞制备和质粒转化体系的建立[J]安徽农业科学, 2008,(07) .
[5] 韩继成,刘国俭,常瑞峰,张新忠. SSR方法标记桃果肉近核色素[J]安徽农业科学, 2012,(16) .
[6] 张慧,张小平,李晓红,陈文龙. 青檀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优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
[7] 蒋向辉,佘朝文,张玲玲,伍贤进. 湖南地方辣椒品种RAPD体系的正交优化研究[J]北方园艺, 2007,(09) .
[8] 王伟,郑根昌,闫光照,刘鹏,陈炳艳,包凤利. 干用辣椒RAPD-PCR反应体系及扩增程序的优化[J]北方园艺, 2009,(02) .
[9] 闫光照,郑根昌,王伟,刘鹏. 内蒙古红干椒RAPD反应体系的正交优化[J]长江蔬菜, 2008,(16) .
[10] 王文江,张桂霞,张志华. 适于AFLP分析的柿树DNA提取方法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4,(05)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乐文全,魏建梅,韩继成,张海娥,郝宝锋,冉辛拓. 梨红色果皮性状基因的SRAP标记[A]梨科研与生产进展(五)[C], 2011 .
[2] 姚星伟,孙德岭,刘凡,云兴福. 非对称体细胞融合获得花椰菜(Brassica.oleracea L.var.botrytis)与Brassica spinescens的种间杂种[A]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蔬菜分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会论文集[C], 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