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的文献。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应用、发展或评价。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 条
[1] | 李鑫. 共表达SHMT和TPase载体的构建以及双酶法合成L-色氨酸的研究[D]武汉工业学院, 2010
.
|
[2] | 左祖桢. 大肠杆菌色氨酸高产菌株的构建[D]福建师范大学, 2010
.
|
[3] | 张婵婵. 菜籽饼粕水解液为氮源细菌产L-乳酸的菌种选育及发酵条件优化[D]合肥工业大学, 2007
.
|
[4] | 武彩莲. 发酵液中L-色氨酸分离纯化工艺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07
.
|
[5] | 李阳. 直接发酵法生产L-色氨酸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09
.
|
[6] | 蒋婕. 大肠杆菌pheA和tyrA基因敲除菌的构建[D]吉林大学, 2013
.
|
[7] | 郭宝珠. L-色氨酸工程菌的改造及发酵条件控制[D]吉林大学, 2014
.
|
[8] | 陈荣庆. 大肠杆菌高产色氨酸菌株的构建[D]浙江师范大学, 2014
.
|
[9] | 郑红. L-Trp和L-Phe在732型树脂上的单组分和双组分吸附行为研究[D]福州大学, 2010
.
|
[10] | 路丽君. 中心代谢途径改造对L-色氨酸合成的碳流偏转研究[D]江南大学, 2015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1 条
[1] | 左祖桢,黄钦耿,吴伟斌,蔡爱金,翁雪清,赵燕玉,施巧琴. L-色氨酸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0,(07)
.
|
[2] | 邹学满. 天然氨基酸物质的不同制造技术的比较研究[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004,(03)
.
|
[3] | 聂利芳,李多伟. 加纳籽中5-羟基色氨酸的研究进展[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008,(01)
.
|
[4] | 吴健全,郭长江,徐琪寿. 色氨酸操纵子研究进展[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008,(03)
.
|
[5] | 史楠,刘辉,陈宁,张克旭. 营养因素及环境因子对合成L-组氨酸的影响[J]发酵科技通讯, 2006,(01)
.
|
[6] | 郑辉. L-色氨酸发酵条件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 2011,(03)
.
|
[7] | 胡耀辉,王玉华,于寒松,刘俊梅. L-色氨酸的应用及生产技术研究进展[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8,(04)
.
|
[8] | 杨海军,周小苹,周文平. L-色氨酸10L罐发酵溶氧条件的研究[J]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1,(07)
.
|
[9] | 刘俊梅,王宏龄,王金枝,范春艳,吴杰. 响应面法优化产色氨酸的谷氨酸棒杆菌的发酵条件[J]粮油加工(电子版), 2014,(08)
.
|
[10] | 史楠,刘辉,陈宁. L-组氨酸高产菌株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优化[J]生物技术通讯, 2006,(0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