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的文献。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应用、发展或评价。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0 条
[1] 田杰. 分散液相微萃取对复杂样品中蒽醌类化合物的浓缩、富集及色谱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 2011 .
[2] 胡云. 芦荟的抗氧化活性和芦荟多糖增强免疫力功能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4 .
[3] 严志红. 有机药物在碳糊电极上吸附催化伏安法的研究[D]湘潭大学, 2004 .
[4] 辛龙涛. 中药厚朴与吴茱萸有效成分的毛细管电泳分析[D]重庆大学, 2005 .
[5] 俞森. 大黄HPLC指纹图谱及其化学成分的研究[D]四川大学, 2005 .
[6] 王晔. 酚醌类有机小分子电化学和红外光谱电化学研究[D]安徽大学, 2007 .
[7] 孙亮. 通窍鼻炎片的工艺改进与质量标准的初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 2007 .
[8] 李先碧. 一种小型超临界CO_2萃取装置的开发与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 2007 .
[9] 杨蓓芬. 东魁杨梅生化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 2008 .
[10] 刘太平. 芦荟中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纯化工艺研究[D]中南大学, 2008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 条
[1] 彭金咏. 薏苡附子败酱散的药效物质基础、制备工艺及药效学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 2006 .
[2] 贾振宝. 决明子中蒽醌化合物组成和功能的研究[D]江南大学, 2006 .
[3] 唐祝兴.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7 .
[4] 唐国文. TFG种子的杀虫活性和有效成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07 .
[5] 时晓磊. 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和表征[D]吉林大学, 2010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9 条
[1] 沈守杰,岳美娥,师彦平. 市售大黄及三黄片中蒽醌类活性成分的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含量测定[J]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2005,(02) .
[2] 田杰,陈璇,白小红. 中药材成分有机溶剂与离子液体分散液相微萃取方法的比较及其机理探讨[J]分析化学, 2010,(11) .
[3] 袁倬斌,尚小玉. 大黄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测定及其抗突变作用[J]分析科学学报, 2002,(06) .
[4] 黄齐林,马志刚,曹秋娥. 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大黄中大黄素,大黄酸和芦荟大黄素的研究[J]分析试验室, 2006,(10) .
[5] 未作君,林立,倪晋仁.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大黄游离蒽醌的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06,(02) .
[6] 徐飞海,黄晓楠,王士斌. 醌类化合物的超临界流体萃取研究进展[J]广州化学, 2005,(04) .
[7] 周雪晴,冯玉红. 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新进展[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1) .
[8] 杨频,韩玲军,张立伟.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中草药有效成份提取中的应用[J]化学研究与应用, 2001,(02) .
[9] 未作君,林立,倪晋仁. 超临界CO_2萃取大黄总蒽醌工艺研究[J]化学工程, 2006,(08) .
[10] 周梅仙,张李阳,李伟,张敦林. 几种芦荟制品活性成分的稳定性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 2004,(01)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刘晶晶,张贵君,高晓美. 大黄药材的成分检测方法研究概况[A]中国商品学会第十五届学术论坛论文集[C], 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