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的文献。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应用、发展或评价。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 条
[1] 徐宜凤. 石灰花楸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长及生理响应[D]南京林业大学, 2011 .
[2] 沈浩. 黄山花楸的致濒机制及保护的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 2002 .
[3] 王爱芝. 花楸不同外植体的茎丛增生和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D]东北林业大学, 2004 .
[4] 韩焱. 4种欧洲花楸的组织培养及其生根机理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05 .
[5] 任军. 不同种源花楸种苗生理生态特性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6 .
[6] 郭艳茹. 大庆地区耐盐绿化树种的选择及繁殖技术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06 .
[7] 卢芹. 欧洲花楸(Sorbus aucuparia L.)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的建立[D]东北林业大学, 2007 .
[8] 杜丽娜. 不同基因型花楸的生根能力的比较及生理生化的测定[D]辽宁师范大学, 2007 .
[9] 高翔翔. 花楸体细胞胚高频诱导及萌发促进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08 .
[10] 曹珊珊. 黄山花楸种子休眠特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09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杨玲. 花楸种子生物学和体细胞胚发生体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07 .
[2] 王爱芝. 花楸有性生殖过程及败育机制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12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1 条
[1] 王爱芝,沈海龙,黄剑,李长海,范少辉. 花楸嫩叶和茎段的愈伤组织诱导[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5,(02) .
[2] 王爱芝,沈海龙,张鹏,尹永花,李长海. 花楸组织培养中玻璃化现象的发生与防治[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9,(10) .
[3] 任军,范丽颖,郭继勋,林玉梅,顾寒琳,章林,孙吉利. 花楸幼苗光合特性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2) .
[4] 庄凤君,王继丰,王臣. 国产及引进花楸属植物研究与应用进展[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8,(01) .
[5] 张建瑛,许传玲,沈海龙,杨玲,李京,田新华. 不同产地花楸树愈伤组织诱导和体胚发生比较分析[J]北方园艺, 2014,(13) .
[6] 沈海龙,杨玲,张建瑛,冯丹丹,范少辉. 花楸树种子休眠影响因素与萌发特性研究[J]林业科学, 2006,(10) .
[7] 郭艳茹,詹亚光,纪丽丽. 花楸腋芽增殖途径快繁技术研究[J]植物研究, 2007,(02) .
[8] 杨玲,沈海龙,刘春苹,翟晓杰. 花楸合子胚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研究[J]植物研究, 2010,(02) .
[9] 包文泉,邹薇薇,朝洛蒙,白玉娥,田有亮,何炎红. 欧洲花楸成熟种胚组织培养技术[J]经济林研究, 2013,(02) .
[10] 安洁,刘军. 石灰花楸的快繁技术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4,(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