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的文献。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应用、发展或评价。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6 条
[1] | 王引. 柑橘溃疡病不同抗性类型生理差异比较及SA诱导的抗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10
.
|
[2] | 杨光道. 不同油茶品种抗炭疽病机制及RAPD分析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 2002
.
|
[3] | 黄骥. 水稻功能基因的电子克隆与盐胁迫诱导cDNA文库的构建[D]南京农业大学, 2002
.
|
[4] | 段琳. 红果油茶抗炭疽病机理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 2003
.
|
[5] | 张芹. 松针褐斑病菌(Lecanosticta acicola)毒素致病作用的细胞学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03
.
|
[6] | 侯夫云. 水稻戊糖磷酸途径两个关键酶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 2005
.
|
[7] | 付娟妮. 石榴腐烂病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及病原菌的分离鉴定[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
.
|
[8] | 孙倩. 不同前作土壤对湿地松截根菌根化育苗的影响[D]安徽农业大学, 2006
.
|
[9] | 罗磊. 甜杨PPP途径关键调控酶G6PDH的理化特性及抗冻机制[D]北京林业大学, 2007
.
|
[10] | 阙生全. 油茶叶茶饼病病理学及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南昌大学, 2007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 条
[1] | 朱春玉. 嘧肽霉素抗烟草花叶病毒(TMV)作用机制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 2005
.
|
[2] | 杨光道. 油茶品种对炭疽病的抗性机制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 2009
.
|
[3] | 魏跃. 甜瓜属Cucumis×hytivus Chen and Kirkbride种间杂交的分子验证和细胞器基因的遗传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 2009
.
|
[4] | 陈全助. 福建桉树焦枯病菌鉴定及其诱导下桉树转录组和蛋白组学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13
.
|
[5] | 李积胜. G6PDH、cGMP、H_2O_2和Ca~(2+)在植物耐盐适应中调节作用的机理研究[D]兰州大学, 2011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 条
[1] | 宰学明,夏连全,闫道良,钦佩. 丛枝菌根真菌对滨梅扦插苗生根、生长和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影响[J]广西植物, 2011,(03)
.
|
[2] | 杨桦,郑育桃,龙蔚,岳军伟,刘光正. 不同密度的湿地松生长过程研究[J]江西林业科技, 2011,(06)
.
|
[3] | 杨光道,段琳,束庆龙,黄长春. 油茶果皮花青素、糖含量和PAL活性与炭疽病的关系[J]林业科学, 2007,(06)
.
|
[4] | 梁军,屈智巍,李忠宁,贾秀贞,张星耀. 外生菌根菌和植物生长物质复合制剂对杨树扦插苗生长及抗逆性的效应[J]林业科学研究, 2005,(06)
.
|
[5] | 梁军,张颖,贾秀贞,吕全,张星耀. 外生菌根菌对杨树生长及抗逆性指标的效应[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4)
.
|
[6] | 程方,叶建仁,刘戈,安会翠.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处理后湿地松组培苗PAL、PPO、SOD活性变化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 2012,(04)
.
|
[7] | 于定群,汤浩茹,张勇,罗娅,刘泽静. 高等植物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研究进展[J]生物工程学报, 2012,(07)
.
|
[8] | 年夫照,胡承孝,徐芳森,吕芬,石磊,王运华. 硼对不同硼效率甘蓝型油菜叶片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8,(01)
.
|
[9] | 黄骥,王建飞,张红生. 植物戊糖磷酸途径及其两个关键酶的研究进展[J]植物学通报, 2004,(02)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 徐伟理,李洪艳,梁鹏,许文平,王世平. 光照对葡萄果实着色的影响[A]2008园艺学进展(第八辑)——中国园艺学会第八届青年学术讨论会暨现代园艺论坛论文集[C], 200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