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的文献。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应用、发展或评价。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1] 张海洋. 辛甘温阳法对肺阳虚反复感冒者cGMP、cAMP/cGMP相关性的验证性试验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1 .
[2] 姚家久. 养阴抗毒法防治肝癌射频治疗术后反应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 2010 .
[3] 罗翠文. 阳虚状态人群的寒性特征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5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刘雁云. 2型糖尿病、甲亢病阴虚证与NOS CTLA-4相关性的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 2006 .
[2] 陈冬梅. 虚寒证的证候规律及其代谢组学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 2008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 条
[1] 张新芳,方志斌,蔡圣荣. 肺阳虚证研究进展[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6,(06) .
[2] 屈凯,严惠芳. 阴虚证的现代研究概况[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05) .
[3] 董祥,任中代,许萍,刘汉平,王鹏. 肺阳虚证实质与肺心病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 2004,(02) .
[4] 黄柄山. 中医证候与应激反应的关系(续完)[J]黑龙江中医药, 2003,(06) .
[5] 董祥,任中代,王鹏. 肺阳虚证患者环核苷酸、一氧化氮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5,(03) .
[6] 金锐,张冰,刘森茂,倪莉,李敏,李连珍. 基于数据信息熵探讨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阳虚或阴虚证候动物模型的状态特征[J]中西医结合学报, 2011,(01) .
[7] 杨珺超,骆仙芳,王会仍. 中医学中的“受体”观点探析[J]中医药学刊, 2006,(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