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的文献。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应用、发展或评价。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苏家红. 大厂矿区100号矿体开采技术与高峰矿业公司发展规划研究[D]中南大学, 2002 .
[2] 尹东. 余华寺矿区采场稳定性分析及支护方案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 2003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1] 易小明. 裂隙岩体损伤位移反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2006 .
[2] 肖云华. 双峰隧道围岩稳定性非线性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 2009 .
[3] 蔡臣. 复杂含水弱胶结砂岩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12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 条
[1] 冯夏庭. 地下峒室岩爆预报的自适应模式识别方法[J]东北大学学报, 1994,(05) .
[2] 冯夏庭,王泳嘉. 岩石力学的一种集成智能理论模型[J]东北大学学报, 1995,(01) .
[3] 麻凤海,王泳嘉,范学理. 利用神经网络预测开采引起地表沉陷[J]阜新矿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03) .
[4] 李晓军,张兴凯,陈蔷,苏汝维,郑春玲. 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企业安全性评价的可行性探讨[J]劳动保护科学技术, 1997,(02) .
[5] 马明辉,孙祥鑫. 不同神经网络在岩体质量分级中的应用与比较[J]现代矿业, 2013,(07) .
[6] 田敏,谢贤平,侯江,邢冀. 神经网络在矿业工程中的若干应用进展[J]采矿技术, 2008,(04) .
[7] 杨秋芳,张菊连. 边坡岩体稳定性分级方法综述[J]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4,(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