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的文献。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应用、发展或评价。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4 条
[1] 李刚. 金匮肾气丸联用葡萄糖酸钙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
[2] 喻永新. 中药骨康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1 .
[3] 王立恒. 健骨灵对实验性骨质疏松大鼠雌激素受体mRNA及Ⅰ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3 .
[4] 周羡敏. 益骨胶囊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增殖及分泌IL-1β、TGF-β_1的影响[D]暨南大学, 2003 .
[5] 张冉. 抗骨痹素抗骨质疏松的药效学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 2003 .
[6] 王永禄. 淫羊藿总黄酮抗骨质疏松二类新药研究[D]辽宁中医学院, 2003 .
[7] 朱梅. 荣骨颗粒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3 .
[8] 朱芸茵.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系统评价及中医基本证候研究[D]中国中医研究院, 2005 .
[9] 吴俊荣. 固骨颗粒治疗更年期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5 .
[10] 姜勇. 补肾壮骨方剂对糖皮质激素所致大鼠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 2008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 条
[1] 陈虎山. 补肾化瘀壮骨法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
[2] 邵敏. 中药骨康对骨质疏松骨吸收与骨形成影响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1 .
[3] 殷军. 绵萆薢中抗骨质疏松活性成分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 2003 .
[4] 孙玉明. 葛根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症状及骨代谢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6 .
[5] 马元. 通补并用法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生存质量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 .
[6] 詹仓侨. 淫羊藿对肌肉素质的影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 2009 .
[7] 黄建睿. 滋补肾阴法干预绝经后骨质疏松转子间骨折术后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0 .
[8] 杜立英. 基于象思维及系统思维对肾藏象理论科学内涵的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2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2 条
[1] 高晓燕,杜晓鹃,赵春颖. 补肾中药对成骨样细胞UMR106增殖的影响(I)[J]承德医学院学报, 2001,(04) .
[2] 李刚,王建伟. 补肾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02) .
[3] 邹如政. 论中医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J]光明中医, 2001,(01) .
[4] 宋敏,冯尔宥.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防治研究现状[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00,(03) .
[5] 刘汝专. 中医治疗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现状[J]广西中医药, 2001,(03) .
[6] 黎喜平. 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二)[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02,(01) .
[7] 肖强兵,郭风劲. 增骨Ⅱ号对假体松动相关炎性介质影响的实验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 2005,(02) .
[8] 王义军.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江西中医药, 2000,(03) .
[9] 张穗坚,方楚权. 补肾疗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矿含量的影响[J]江西中医药, 2008,(08) .
[10] 朱振铎,张兴彩,方鸿. 补肾法在老年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概况[J]辽宁中医杂志, 1998,(06)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魏之玉,张洪,霍青.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研究近况[A]骨质疏松研究与防治第二卷——第四届全国骨质疏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1996 .
[2] 李昂.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治疗[A]骨质疏松研究与防治文集[C], 19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