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的文献。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应用、发展或评价。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 条
[1] 迟万好. 茶多酚及其单体EGCG对细胞凋亡的效应及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 2002 .
[2] 梁克明. 九节龙皂甙抗癌活性及其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 2002 .
[3] 杜春华. 茶多酚诱导肺癌细胞凋亡及对细胞周期影响的实验研究[D]青岛大学, 2003 .
[4] 杨恩月. 蓝靛果乙酸乙酯提取物对S_(180)和H_(22)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的实验研究[D]延边大学, 2003 .
[5] 赵红. P-gp、TPOPII、GST-π、LRP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青岛大学, 2005 .
[6] 范治军. 体外抗鼻咽癌中药筛选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 2006 .
[7] 吕勇. 茶多酚与维生素C抗自由基作用的比较性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 2006 .
[8] 杨益东. 基于DNA拓扑异构酶的抗肿瘤活性物质的靶向筛选[D]昆明医学院, 2007 .
[9] 邓友田. 茶多酚、绞股蓝对雄性小鼠F-2毒素中毒的控毒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08 .
[10] 钱璟. 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引物酶基因克隆、表达及相关功能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 2013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朴宰日. 茶多酚的辐射防护机理及对肿瘤放射治疗的效应[D]浙江大学, 2003 .
[2] 林云. Survivin、PEDF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其在EGCG诱导A375细胞凋亡中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 2006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1 条
[1] 李汉西,潘启超,冼励坚,刘宗潮. 以DNA多聚酶为靶点筛选抗癌药的新方法的初步探讨[J]癌症, 1993,(06) .
[2] 李志铭,刘宗潮,管忠震. 绿茶茶多酚防癌作用的分子机制及其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进展[J]癌症, 1999,(S1) .
[3] 郝东磊,谢冰芬,刘宗潮,朱孝峰,冯公侃,潘启超. 茶多酚对小鼠肿瘤L_2细胞DNA引物酶-多聚酶α复合体活性的抑制作用[J]癌症, 2000,(04) .
[4] 谢冰芬,刘宗潮,郝东磊,冯公侃,苏秀容,叶燕丽,黄腾波. 茶多酚细胞毒作用和抗瘤作用的研究[J]癌症, 1998,(06) .
[5] 吴勇. 茶多酚作用的分子机理与闽东绿茶发展前景[J]茶叶科学技术, 2008,(02) .
[6] 李斌,尹逸,周英,邓佩卿,杨宏伟. 南昆山毛叶茶和云南大叶种的RAPD分子标记研究[J]茶叶科学, 2003,(02) .
[7] 张星海,郭碧花,杨贤强. 茶多酚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机理探讨[J]福建茶叶, 2003,(01) .
[8] 李斌,陈国本,陈娟,郑永球,徐田俊,廖新立,尹逸. 茶树天然无咖啡碱珍稀种质资源的研究[J]广东茶业, 2000,(04) .
[9] 谢冰芬,潘启超. 绿茶防癌抗癌作用机理研究概况[J]广州医药, 1998,(05) .
[10] 迟万好,曹明富,朱睦元. 茶多酚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