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的文献。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应用、发展或评价。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 条
[1] | 谢冰. 芦笋低聚糖的分离鉴定及其功能研究[D]天津大学, 2010
.
|
[2] | 于洋. 芦笋皂苷通过死亡受体途径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1
.
|
[3] | 王明空. 绿芦笋真空冷冻干燥工艺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06
.
|
[4] | 崔莹光. 芦笋多糖的提取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05
.
|
[5] | 孙春艳. 芦笋茎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和多糖的提取纯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6
.
|
[6] | 谢建华. 芦笋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性能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09
.
|
[7] | 林宗铿. 芦笋花药培养技术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10
.
|
[8] | 代真真. 芦笋种质资源的ISSR分析及筛选的抗病芦笋品种再生体系的建立[D]海南大学, 2012
.
|
[9] | 朱照华. 酸笋的营养成分检测及其主要风味物质的研究[D]广西大学, 2014
.
|
[10] | 汤泳萍. 芦笋花药和小孢子培养[D]南昌大学, 2012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 赵旌旌. 芦笋老茎生物学活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2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1 条
[1] | 夏俊,赵学海,关钧,秦秋月,蒋秉坤. 绿芦笋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 1995,(05)
.
|
[2] | 段巧玲,石莹,夏俊,丁昌玉. 芦笋对四氯化碳肝损害的保护作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 1996,(04)
.
|
[3] | 詹姿女,徐向红,朱卫丰,龚建平,李斌. 芦笋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J]江西中医药, 2011,(02)
.
|
[4] | 马越,张超,赵晓燕,宋佳,钱海峰. 不同品种芦笋中黄酮含量及其组成的比较[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 2011,(12)
.
|
[5] | 刘庭玉,于源华,张玉霞,王艳树,李雪松,王宇. 芦笋与5种蔬菜品质分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5)
.
|
[6] | 封林林. 芦笋的营养成分及保健功能[J]种子世界, 2008,(08)
.
|
[7] | 熊光权,周明,叶丽秀,杜欣,张宁波. 芦笋贮藏过程中功能成分的变化研究[J]食品科学, 2005,(09)
.
|
[8] | 宋擎,柴秋彦,张立伟. 芦笋总皂苷抗肿瘤作用研究[J]食品科学, 2010,(13)
.
|
[9] | 汪万英,段巧玲,张世馥. 芦笋抗小鼠肝损伤的形态改变及机理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1997,(04)
.
|
[10] | 季宇彬,许贺. 芦笋抗肿瘤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药品评价, 2008,(0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