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的文献。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应用、发展或评价。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7 条
[1] 彭芃. 基于古今医案数据分析的哮病证治规律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0 .
[2] 成艳丽. 支气管哮喘中医夙根理论与炎性因子相关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 .
[3] 马丙南. 固本祛痰方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
[4] 龙文. 成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病机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
[5] 曾祥珲. 中医序贯疗法治疗哮喘的疗效评价及对免疫指标影响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
[6] 巴迎莹. 从哮有“夙根”谈哮病从过敏体质论治[D]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1 .
[7] 李天昱. 益气化痰方药对哮喘小鼠肺组织MUC5AC、ECP、IL-8含量的影响[D]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1 .
[8] 王莉萍. 清宣祛痰理气活血法治疗哮喘热哮证临床疗效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
[9] 林海. 李贵教授学术经验及温肺化瘀定喘法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
[10] 孙晓玲. 培土生金法对脾虚哮喘大鼠环核苷酸水平改变影响的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学院, 2001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8 条
[1] 陈玉娟. 中药地龙对哮喘大鼠气道重建的影响[D]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 .
[2] 田金娜. 活血定喘汤对哮喘小鼠气道重塑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0 .
[3] 徐立然. “补益肺肾、祛风化痰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临床研究和机理探讨[D]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
[4] 朱元洁. 从方剂组成探讨中医之“辨病论治”[D]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0 .
[5] 苏奎国. 五紫三黄方对激素依赖性哮喘小鼠模型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 .
[6] 杨保林. 哮喘宁对心理应激哮喘大鼠肺内神经肽影响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2 .
[7] 兰智慧. 益气护卫汤对哮喘小鼠免疫状态影响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2 .
[8] 郝月琴. 平哮合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3 .
[9] 耑冰. 泻肺化瘀法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肺循环作用选择性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4 .
[10] 孙敬昌. 化痰软坚祛瘀法干预肾小球硬化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5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2 条
[1] 王成阳,李泽庚. 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药治疗研究概述[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7,(01) .
[2] 张洪春,晁恩祥,葛河明. 支气管哮喘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学报, 1995,(01) .
[3] 崔红生,杨保林,武维屏. 哮病探析[J]中国医药学报, 2000,(01) .
[4] 张丽萍,陈光明. 从病因病机论小儿哮喘缓解期的治疗方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02) .
[5] 陈志斌,林求诚,郑偶然,连林辉. 中医治疗气道高反应性的思路和途径[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1997,(01) .
[6] 殷丽,李明忠,宾博平. 小儿哮喘缓解期中医防治进展[J]光明中医, 2007,(01) .
[7] 巴迎莹,徐艳玲. 哮病的“夙根”及过敏体质论治[J]光明中医, 2011,(04) .
[8] 薛汉荣,喻强强,洪广祥,余建玮,叶超. 哮喘气道重塑与“痰瘀伏肺”相关性及蠲哮片干预作用初探[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3,(04) .
[9] 喻强强,薛汉荣,赵英杰,余建玮,洪广祥,程光宇,叶超,沈建丽,曹邦卿. 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与“痰瘀伏肺”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4,(07) .
[10] 狄冠麟,刘桂颖,胡珀,钟新春.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中医体质和证候的分布及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5,(06)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叶超,刘香玉,张志花,薛汉荣,程光宇,查青林. 小青龙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临床研究[A]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首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9 .
[2] 于素霞,倪伟,张惠勇,王宏长,李培成. 咳喘落治疗175例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呼吸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 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