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的文献。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应用、发展或评价。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 条
[1] 王超生. 播期、播量和氮肥运筹对小麦品种西农2000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
[2] 王彦丽. 氮肥施用时期对小麦产量形成及品质调控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 2011 .
[3] 季书勤. 前氮后移对小麦产量及生育特性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 2000 .
[4] 李希鹏. 冬小麦“增苗、控叶、高积累”超高产栽培技术指标初探[D]中国农业大学, 2005 .
[5] 程瑞婷. 春季追氮与多效唑化控对冬小麦生育动态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 2013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
[1] 张军. 氮肥运筹对小麦综合生产力影响的研究[D]扬州大学, 2006 .
[2] 石祖梁. 土壤—小麦植株系统氮素运移及高效利用的生态基础[D]南京农业大学, 2011 .
[3] 丁锦峰. 稻茬小麦超高产群体形成机理与调控[D]扬州大学, 2013 .
[4] 隋标. 江苏省稻麦轮作体系养分优化管理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13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2 条
[1] 潘庆民,于振文,王月福,王明友. 小麦产量600kg/666.7m~2追氮时期和追氮量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 1998,(05) .
[2] 杨斌. 安阳市小麦抗逆生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3,(09) .
[3] 李志勇,陈建军,王璞. 不同水氮优化组合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形成及水氮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 2005,(02) .
[4] 王秀儒,任瑞星. 丰抗号小麦产量构成因子指标及其相应栽培途径的探讨[J]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989,(03) .
[5] 付国占,李友军,史国安,郭香凤. 前氮后移施肥对小麦旗叶生理功能及产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 1998,(01) .
[6] 刘发魁,马平民,徐林,杨晓光. 高水肥土壤小麦前氮后移对其生育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 1998,(03) .
[7] 李友军,付国占,刘丰明,谷登斌,胡铁良. 拔节期重施氮肥对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J]洛阳农专学报, 1997,(02) .
[8] 周青,陈风华,张国良,高平. 施氮时期对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J]麦类作物学报, 2005,(03) .
[9] 李友军,付国占,刘丰明,胡铁良. 拔节期重施氮肥对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 1997,(05) .
[10] 李友军,付国占,史国安,郭香凤,郭天财. 前氮后移施肥对冬小麦旗叶活性氧代谢和子粒产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7,(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