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的文献。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应用、发展或评价。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 条
[1] | 王宗殿,张伯讷. 简述认识肺阳及肺阳虚的历史过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1991,(04)
.
|
[2] | 张弘,张小霞,李飞,刘亮. 肺阳概念内涵、外延的厘定及肺阳虚[J]成都医学院学报, 2006,(01)
.
|
[3] | 郭铭信,阎洁,刘菊香,罗翌,叶碧珍,喻全谕,黄护嘉,方治红,干德源,王仁强,李永丽,张长松. 关于老年病虚实的几个问题——附564例(682例次)临床资料分析[J]成都中医学院学报, 1985,(01)
.
|
[4] | 杨新军,任中代. 肺心病肺阳虚机制论[J]黑龙江中医药, 1999,(03)
.
|
[5] | 王鹏,董祥,任中代,许萍,刘汉平,陈景德. 肺阳虚证诊断标准初探[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4,(01)
.
|
[6] | 刘林. 浅析肺阳虚与肝阳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19)
.
|
[7] | 任中代. 试探肺心病与肺阳升降出入病理[J]陕西中医, 1997,(12)
.
|
[8] | 张弘,张小霞,何峰. 论肺阳虚[J]中医文献杂志, 2007,(0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