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的文献。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应用、发展或评价。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 条
[1] 吴丽. 生物源农药和有机磷农药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生理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 2011 .
[2] 白宏乔. 胞外磷酸酶对水体富营养化过程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 .
[3] 丁飞飞. 沉水植物对水体磷、铁营养盐的吸收及其对铜绿微囊藻的控制效应[D]苏州大学, 2010 .
[4] 曹占辉. 周村水库水质污染分析评价与模拟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
[5] 陈斯芝. 环境因子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生化组成的影响[D]上海大学, 2013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谢春生. 碱性磷酸酶在点面污染源磷形态转化中的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 2012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 条
[1] 曹占辉,黄廷林,邱晓鹏,史建超. 周村水库沉积物污染物释放潜力模拟[J]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3,(09) .
[2] 郭延,王志红,刘立凡,阮彩群,骆科枢. 广州两个景观内湖营养状况的变化趋势和分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2014,(04) .
[3] 石荣贵,连忠廉,龙爱民,郑爱榕,陈敏,吕娥. 北部湾冬季的生物固氮作用[J]海洋环境科学, 2012,(04) .
[4] 苏彦平,杨健,陈修报,刘洪波. 太湖水华蓝藻中元素的组成及其环境意义[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0,(06) .
[5] 杨丽标,韩小勇,孙璞,晏维金,李玉成. 巢湖藻类组成与环境因子典范对应分析[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05) .
[6] 赵丹丹,罗剑飞,黄晓燕,林炜铁. 珠江水体中细菌碱性磷酸酶基因phoD的多样性[J]环境科学学报, 2015,(03) .
[7] 潘晓洁,常锋毅,万成炎,李敦海,刘永定. 滇池与洱海鱼腥藻的分离纯化及其生长特性的初步研究[J]水生态学杂志, 2010,(01) .
[8] 刘海陆,徐颖,刘建辉,李芸. 磷和铁对洋河水库螺旋鱼腥藻生长的影响[J]生态科学, 2013,(01) .